青春男孩陈奕迅

发布:2024-12-15 10:19    来源:长三角时讯
文 / 顾国培
如果说八零后的我们,青春绕不开哪个歌手,一定是陈奕迅。
陈奕迅演唱会来苏州了,这无论如何是件让人欢欣鼓舞的事。虽然有人说这次演唱会的歌都不是那些耳熟能详的歌曲,而大都是冷僻的曲目,但是基于对他的歌声对于我们青春的价值,还是愿意去现场去捧场。
陈奕迅的《十年》,是我们共同青春的回忆。刚开始在唱这首歌的时候,觉得好像这个歌词有点矫情。试想,谁会以十年为期,谈论这样的儿女情长?及至四十出头,才知道十年其实是倏忽一瞬,对于长情的人们来说,确实可以以十年为期,长歌以哭,感叹感情易逝,我们一起走过。十年,不是短了,而是长了,且是恰到好处:十年之前,我们牵起手,一起走过这么多青春岁月;十年之中,我们在一起,并肩看潮起潮落,携手观岁月沉浮,难忘那些岁月的美好;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感觉,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在这首《十年》风靡大江南北的时候,我大学刚毕业。那时候,只知道这首歌旋律超级好,陈奕迅演绎得也足够深情,所以心向往之。“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那时候在量贩式KTV高歌的时候,总有些心虚,唱则唱矣,以为只是占了旋律的便宜,而不知道歌词的深意。十年总是太久,感情只争朝夕。直到后来,才明白歌词表达的深意:十年,绝对是人生的一段很重要的年华,可以去做很多事,可以去认识很多人,可以留下很多回忆,可以是很短,短到什么都没留下,也可以是很长,长到值得用一生去回忆。正所谓“初听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十年,对于年已四十的人来说,格外有意义。人生开始的十年,是每个人的童年,我们无拘无束,超凡脱俗,天真无邪,留于脑海的,是天马行空的自由;后来的十年,我们在求学的路上,偶尔可能有纯纯的喜欢,更多的是认真的苦读,那些曾经认为的遗憾和擦肩而过,都成为最美的风景,及至后来的相见,都觉得是相见不如怀念;再后来的十年,正是这首歌流行的岁月,我们都不以为意,仅凭这首歌擦肩而过;又后来的十年,才知道那些错过的人、错过的情,才是值得我们一生去珍藏的。所以,对于《十年》,有这样一个认知的过程:一开始,没有十年;后来,遇到十年;再后来,品味十年;最后,读懂十年。
《十年》的歌词太好了,让热爱文学又多愁善感的我们充满敬意。歌曲一开始就说:“如果那两个字没有颤抖,我不会发现我难受。”相信这句话对于经历过感情起落的人,一定深有感触。在人生得意的人来说,永远是那三个字,我爱你;而对于经历感情波澜的人来说,最痛彻心扉和心如刀绞的两个字,无非就是两个字,分手而已。“怎么说出口,也不过是分手”,分手,短短的两个字,轻描淡写,但字字千钧。很多感情,其实并不会说出那两个字,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到了分手的边缘,但谁都没有说破,谁都不说分手,而内心都已经知道,到了分开的时候,对于不得不分而无法挽留的那一方来说,才是分外难受的。
大男孩陈奕迅,在经历这些铺垫之后,没有一味的消沉,而是把思绪铺陈到假设那年:“如果对于明天没有要求,牵牵手就像旅游,成千上万个门口,总有一个人要先走。”与其说这是怀念当年的浪漫,不如说失恋者最后的倔强。这四句话没有说一句说自己在恋爱、在享受,而句句都是在说在旅游、在悦纳,甚至因为预知了结局,而把牵手当成了偶然和暂时,这样的拼命掩饰,有一种自以为是的自欺欺人。明眼人都不说破,甚至表达了善解人意的祝福。
陈奕迅并没有沉溺于自己假设的幻想之中,他在《十年》的高潮部分直抒心臆了:“怀抱既然不能逗留,何不在离开的时候,一边享受 ,一边泪流。”请原谅我在高潮来临之后还要引用这一段歌词。没有这一段话,接下来的倾诉就没有凭依,甚至有种无病呻吟的错觉。正因为有了这段话的铺垫,才让接下来的抒怀没有一点违和感!怀抱都是暂时的,离开是必然!享受是苦短人生的追求,但这必然是短暂易逝的。流泪,与其说是对当下际遇的感动,不如说是对未知必然失去的感慨!“一边享受,一边泪流”,这何尝不是无常人生的常态?苦乐与忧愁,相生相伴,相依相随,我从不认为人生能够一直躺着享受,流泪可能也是人生的难免的遭遇,而且两者一定是交替出现的,如此才构成了人生的跌宕起伏。我们遇到了很多艰难险阻和起起伏伏,不光是自己的,也是周边人与事的,我们要习惯这样的起落,因为这就是人生的常态!
所以,陈奕迅在歌曲中发出了最让人感同身受的最强音:“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不得不说人间清醒就是陈奕迅,这一段话,前半段是不可得的无奈:“我们都陪在陌生人左右”;后半段是得而复失的惆怅:“难免沦为朋友”。明眼人一定会问:怎么仅是从不知到陌生,而没有在一起的甜蜜和畅快?这就是陈奕迅的狡黠之处,也是《十年》的最大哲思之处。在一起,是必然的,也必然是短暂的。佛教有云,人生的美好瞬间是露水一般的短暂。他定义的欲乐、定乐、解脱乐,而并没有享受乐这一过程。这个歌词写的是如此的充满哲思,正因为此而深入人心,欢乐都是短暂的,对于欢乐的追忆才是永恒的。凡夫俗子虽然不不知此中深意,但也感同身受,在KTV高歌《十年》的时候,自有一种痛彻心扉的歇斯底里。
《十年》只是陈奕迅演绎的代表作之一。仅凭《十年》,陈奕迅就可以一战封神,但他并没有止步于此。他虽然是七零后,但他其实是我们的同时代人。他有感情的跌宕起伏,更有人生的起落浮沉。他本来出生于小小的官宦之家,他父亲是特区政府的官员,后来收检方指控犯贪污之罪。这样的罪名对于一贯养尊处优的孩子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传统社会的名誉观甚至比身价性命还重要。这样的污名让刚成年的陈奕迅曾经一蹶不振。直到后来遇到人生知己徐濠萦才重新振作。那个时候不得不让人感叹,情感才是治愈一切的良方。每个人都有人生的至暗时刻,这个时候除了自身的坚强和默默疗伤之外,有一个坚定站在自己一边,宽慰自己,抚慰自己,鼓励自己,对于自己走出阴霾,至关重要。
徐濠萦是港版《天龙八部》方怡的扮演者。在众美环绕的韦小宝看来,方怡是一开始的红颜知己,可以说是拔得头筹,也心意满满,但是,论一开始的情感,阿珂更胜一筹,论后来的情感,方怡更是忝居末座。可以说,在影视剧中方怡既没有天时也没有地利。然而在现实中,徐濠萦却是收获陈奕迅这一青春男孩的最大赢家。方怡是木讷的,也是深情的,这样的性格特征在徐濠萦身上,也是最能俘获人心的。陈奕迅少年浪子,没有可以轻易俘获他的女子,徐濠萦不是十全十美的,但却是最适合陈奕迅的。她在剧中被郑克爽所迷惑,在现实中痴迷于奢侈名品,但陈奕迅就是喜欢,所以才成就这样的欢喜冤家。
陈奕迅的演唱会,可以说是相当成功。首先是他的主题,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不同于之前他的演唱会,直白而浅显,怕很多人不懂而不来看他的演唱会。已成巨星的陈奕迅,做回了自己,和巨星应有的角色感。正如张学友、刘德华,这样层级的巨星,已经不为取悦歌迷而活。换句话来说,做自己,取悦自己,就是对歌迷最好的交待。大音希声,大爱无性,做自己,才是最好的。做自己,也是吸引粉丝最好的方式。相反,想尽办法失去自我去取悦粉丝,最后的效果可能就是适得其反。这一次,陈奕迅演唱会的主题,fear and dreams,恐惧与梦想,我必须为这样有内涵的主题而点赞!
不是对自己充满自信的歌星,断不敢以这样的主题为自己的世界巡回演唱会命名。不那么自信的歌手举办演唱会,要么中规中矩,要么哗众取宠,很少这样任意而为地直抒胸臆,这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自由的表达。这个主题既表达了一种自我艺术的追求,也表达了对于人类的最本质的追求。恐惧是什么?人类太疯狂,战争,仇恨,环境破坏,对外界的无节制索取,对自然的疯狂索取,造成了世界与自然的不可承受之重;梦想是什么?爱情的憧憬,心灵的满足,重生的释怀,成长的感恩,生命的大爱……可以说,只有超越了歌曲本手的歌手,才敢有这样大爱的主题,陈奕迅算一个。
所以,演唱会一开始,千虫转进沉睡的陈奕迅的眼耳口鼻,这是这样一种抓人心魄啊?歌迷们为之揪心为之尖叫为之伸出手阻止这些害虫的肆无忌惮。然后,大家的努力无济于事,眼看着陈奕迅就要被虫子湮没。这时候,陈奕迅突然睁开眼,挥除一切的同时惊觉这是一场梦,正当大家庆幸的时候,却看到陈抱着枕头堕入无尽的深渊。这样的场景意蕴深远:显而易见的破坏我们都能及时避免,而无形无踪的破坏让人们猝不及防。演唱会以航天员和外星人的造型开场,可能也说明了陈奕迅想要表达的寓意:可能地球人已无法自救,或者身在其中我们无法摆脱,那么天外来客或者诉诸于外,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呢?
很多人说陈奕迅这一次的演唱会不值得去,因为没有他最耳熟能详的歌曲。但是,到现场去的我们并不后悔。他选择这些歌曲,不仅仅是因为很多好歌是林夕作词,而是他为这个主题精心选择的。恐惧也好,梦想也罢,他在舞台演绎,我们在下面欣赏,他卖力的唱啊跳啊,相信所有到现场的观众都被他感染和感动了。而且他真的是特别卖力,跳的也特别好,伴舞的团队也是非常给力,虽然就是那些人,但是换装和表演都特别到位。早就耳闻陈对舞台效果有种近乎苛刻地追求,他不喜欢太多的灯光和音响,而且他认为太多电子的东西会影响舞台的效果,所以所有的电音都是锂电池充电的。他用他简单的歌舞带动舞台氛围热烈到爆,舞台上那些开心的蹦跳,让我甚至有一种以为是春晚的错觉。
写陈奕迅而不说《富士山下》,一定是不完整的。这首一开始以《爱情呼叫转移》面目闯入我们眼帘的歌曲,虽然歌词不同,却也给了我们最大的震撼。“徘徊过多少橱窗 ,住过多少旅馆,才会觉得分离也并不冤枉”——道尽了一个初坠爱河的少男徘徊的心声;“流浪几张双人床,换过几次信仰,才让戒指义无反顾的交换”——说明了一个历经沧桑的男人无奈的归宿;“把一个人的温暖,转移到另一个的胸膛,让上次犯的错反省出梦想”——喊出了一个意乱情迷的浪子深情的呼唤!这首歌陪伴了当年懵懂的我少年情怀的梦想,让我充满力量的面对人生必经的苦难,并且相信人生的希望就在不远处。大学毕业伴随着爱情的结束,那时候的感情真的可以生死相许,《爱情呼叫转移》告诉我,希望就在前方,伴我度过了那一段最难熬的时光。
直到听到《富士山下》,我才感知音乐的力量其实超越了浅薄的男女之情,而有了人生的更高追求。他们之间的区别不光是国语与粤语的区别,而在于歌词的意境与演绎得角度,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胸怀。“拦路雨偏似雪花,饮泣的你冻吗?”——这是怎样的意境悠扬?分手日选在漫天飞舞的雪花日,你哭泣的泪花冻成冰雪,这样的描述动人心魄!“原谅我不再送花,伤口应要结疤。”——现在看来这样的人绝对是渣男,却表白得让人无懈可击又让人有生死相许的冲动。“谁能凭爱意要富士山私有,何不把悲哀感觉假设是来自你虚构 。试管里找不到它染污眼眸,前尘硬化像石头,随缘地抛下便逃走。”——这样的词其实超越了爱情的描述,前世今生,山石见证,我们曾经拥有,也不必强求天长地久,不是吗?
陈奕迅那天的演唱会,唱串了一句歌词。你一定以为是生僻才会唱错,其实他唱错的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那首《好久不见》,是那么的让人感怀。他沉浸其中了,他唱到:“我多么想和你见一面”,后面应该是“看看你最近改变”,他却唱串了“在街角的咖啡店”,他吐着舌头笑了,并很快根据旋律纠正过啦,我却宁愿相信这是他潜意识里的自觉,他觉得相爱的人一定是要想见的,可能不一定是“街角的咖啡店”,而是更多可能得场合,只是不是相忘于江湖,一切的可能都是可以期待的!不是吗?
让人印象最深的,是陈奕迅唱得《红玫瑰》。这首歌是那么的夺人心魄,让人在字字行间都听出了张爱玲。张爱玲在她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讲述了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两个女人,纯情的白玫瑰和风骚的红玫瑰。若娶了红玫瑰,那红便不再是红,只是墙上的一抹蚊子血;娶了白玫瑰,那白便也不再是白,只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只有未得到的那个,才会永远是窗前的白月光和胸口的朱砂痣。陈奕迅把红白玫瑰的意向演绎到了极致“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优雅纯洁的白玫瑰是每个男人无法忘却的、美好的初恋,但恰恰越是美好越不现实,“梦里梦到醒不来的梦,红线里被软禁的红”,红玫瑰才是男人的追求。但最后,时间终究磨平了初识时的心头悸动,白玫瑰的形象在甜蜜幸福的回忆中愈加纯净无暇,男人对红玫瑰心怀愧疚,同时对白玫瑰无限想念。
陈奕迅的演唱会,如果太纠结于儿女情长,总觉得还是不够情感温暖。所以,他安可的一首歌曲《单车》,不经意间把情感延伸到了父子之情。“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明明始终把你当个孩子宠,却仍不甘心地念叨着,你什么时候才会长大?”这个人是谁?这个人让我们感同身受。“在我们的心中,一直有个无所不能的超人——这个人就是爸爸。”每一个立志成才的男声心中,都有一个伟大的爸爸。他引领我们不断前行,也让我们的奋斗有了最后的依归。爸爸,可能是我们生为人子最想证明自己的对象,也是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单车上抱住爸爸的那一刻,是多么的安心于温馨……”可能爸爸不太善于表达,但他始终用行动给予我们满满的爱。
演唱会的最后,陈奕迅诉说了他对苏州这座城市的感受。他说苏州是一座很有味道的城市。他在酒店里看到外面的摩天轮,一切都是那么的慢节奏和童话感,他甚至都不想明天开工。而且他利用演唱会的间隙遍尝了苏州的美食,这样的美味值得他生死相许。他一度都不想开工,而沉浸于苏式生活的美好。然而他并没有真正的懈怠,他能做的就是用更好的歌曲回报歌迷的喜爱。所以那天他唱啊跳啊,成为我观看演唱会以来最好的现场氛围和节奏。这样的氛围,只属于青春的陈奕迅。
陈奕迅的歌,因为唱尽了青春,所以是那么的美好。我们喜欢他的歌,也正是因为在他的歌声里,青春不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