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国际开放枢纽 长三角一体化雁阵中的头雁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
长三角一体化雁阵中的头雁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获批,大虹桥又迎来了重大利好。为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高水平规划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促进长三角地区深化改革、协同开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近日由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印发。
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关于虹桥的一纸批复,却同时批给了四省一委: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国家发改委。这表明在虹桥做的探索,与四省一委都相关,不是光上海一家的事。也就是意味着大虹桥真的要破了行政的圈,进击成真正意义上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核心点了。
是上海的,更是长三角的,也是世界的
根据规划,虹桥商务区26.3平方公里的总体布局是“一环、两轴、三核、五区”。在26.3平方公里范围内,规划总建设规模约1100万平方米,其中对外交通规划设施约300万平方米,商务办公等公共设施约490万平方米。
从地理概念看,虹桥商务区规划范围为:东至环西一大道,即外环线A20;西至现状铁路外环线,即华翔路;南至A9沪青平高速公路;北至规划北翟高架路。虹桥商务区范围内,还有一个占地1.4平方公里的商务功能核心区。此外,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虹桥枢纽周边约60平方公里的区域规划为虹桥商务功能拓展区,即北面到A11,西面到A5。这两个区域面积相加,约86平方公里,涉及闵行、长宁、青浦、嘉定四个区。
虹桥商务区将是上海现代服务业的新亮点,上海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根据规划和功能定位,虹桥商务区建设将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功能区之一。
大虹桥既占据天时,又具有地利,必将发挥超强的“磁场效应”,大虹桥于上海之内纵横长宁、闵行、青浦、嘉定四区,又恰好是产业功能重新调整的重镇。于上海之外,大虹桥北与江苏太仓为邻,西连江苏吴江、昆山,南与浙江嘉善接壤,正处于苏浙沪的枢纽中心,切实担当起上海辐射长三角、进一步向内陆开放的桥头堡。以此判断,大虹桥就是实现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而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过程中的最佳接榫。
再来细看这份新出炉的《方案》,其中指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包括上海虹桥商务区及所在的长宁区、嘉定区、闵行区的其他区域和松江区、金山区,江苏省苏州市的昆山市、太仓市、相城区和苏州工业园区,浙江省嘉兴市的南湖区、平湖市、 海盐县和海宁市。
《方案》提出,到203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全面建成,形成“一核两带”功能布局。所谓“一核”是上海虹桥商务区,主要承担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综合交通枢纽等功能。“两带”是以虹桥商务区为起点延伸的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
可谓是诸多利好,也就是大虹桥未来是要真正承担长三角的产业升级的总样本。
“与此同时,方案中提到的长三角区域其他城市都将在新定位下获得新发展机遇。”财经评论人张伟分析。
比如,嘉定、昆山、太仓在汽车、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嘉定、昆山、相城等地设立汽车、医疗领域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太仓将打造苏州(太仓)港物流枢纽;相城为航空航天材料产业基地、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车联网先导区、区块链产业应用示范区、汽车、医疗领域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苏州工业园区以产业协作为主,重点提到了姑苏实验室;平湖将打造直升机空港、金山—平湖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南湖为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海盐为智慧海港基地;松江将对松江南站进行扩容提升,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金山建设华东无人机空港、公共卫生应急资源保障基地、青少年综合素质发展示范区、杭州湾北岸高端产业集聚区、金山—平湖张江长三角科技城等。
此次不在“一核两带”内的合肥,也获得了清晰的定位——文件中提到“支持合肥打造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为长三角企业提供便利金融服务”。合肥虽然不在主轴上,但依旧可以成为辐射区的核心受益城市。
更大的雄心
“虹桥商务区首先是一个交通枢纽中心,集航空、高铁、城铁、高速公路、磁浮、地铁、公交等“轨、路、空”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能最大程度串联长三角各大城市。”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说,“但这还远远不够”。
“通过国际枢纽功能的带动,虹桥枢纽要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承担引擎作用,这是《总体方案》最基本的出发点。”成长春说。
根据文件,虹桥枢纽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大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一体化”与“高质量”犹如长三角发展的双轮,“一体化”是比协同、协调要求更高的区域发展阶段,这是长三角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高质量”重在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推进高质量创新,推动高水平开放和强化高效协同。
如何做到?“我认为政府对三个方面前瞻规划做得非常合理:围绕虹桥商务区做好功夫;让参与一体化的城市,尽可能发光发热又能够包裹住广阔的陆运城市;根据本地情况,把产业分布尽可能做得合理,又能填补整个长三角的空白,释放出更大更多的利好。”张伟分析。
在清晰的前瞻规划下,每个组成地区的定位也很清晰:中间段虹桥商务区,负责打造国际贸易、会展、总部经济和竞争力;北向拉上苏州、昆山、太仓,依托便捷交通和成熟配套,打造商务协作区;南向拉上平湖、海盐、海宁等城市,依托杭州湾北岸的文化资源、自然环境和良好商务条件,打造特色国际商务区。
“总体方案细则可以说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深入。”沪上知名财经评论人孙金华说。比如,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文件提到,“创设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大力吸引专业性、国际化、创新型人才”“试点设立招收面向全国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在虹桥商务区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为境外高层次专业服务人才来华执业及学术交流合作提供签证、居留、永久居留便利,支持经认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凭其持有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创办科技型企业,并与中国公民享受同等待遇。”
“除此之外,链接这些资源需要强大的贯通能力,高铁网络和轨道交通必不可缺”,张伟说,文件中对“完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连通浦东国际机场和长三角全域的轨道交通体系,建立以虹桥国际机场为核心的国际航空运输协作机制,拓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港口集疏运功能,打造畅通便捷的综合交通门户”等方面都作了详细规划。
“届时人流会通过密集的高铁、城轨、市域铁路进入‘大虹桥’,疏导到区域的各个角落。这对虹桥国际枢纽的发展,是意义极其深远的。”孙金华分析,“由此延伸的,鼓励长三角其他地区主体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内布局设点,利用政策优势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水平。”
“从交通网络到内外协同,再到各类资源要素流通,作为国际枢纽和国家战略核心的大虹桥,将迎来国际化竞争的新格局。”成长春说。
大交通 大会展 大商务
根据《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围绕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三大核心功能,要着力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着力构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着力提高综合交通管理水平,着力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能力。
为此,《总体方案》重点明确了政策措施、功能平台、重大项目“三个一批”,初步梳理共102项,其中涉及上海市的共75项。
政策措施29项:明确了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作为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突破口。特别是在固化进博会支持政策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推动服务业高水平开放、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加快总部经济集聚升级、强化交通枢纽服务功能等方面提出了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
功能平台33项:明确了一批高水平的功能平台,作为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载体。其中既有已经具备良好发展基础的,也有面临巨大发展机遇和潜力的;既有各省市自主推进的,也有跨省市合作共建的;
重大项目13项:明确了一批高能级的重大项目,作为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抓手。主要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产业发展等领域。
(本文综合自相关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