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况味终须好 茵花啜茗不负春

发布:2020-03-30 13:17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平生茶炉为故人,一日不见心生尘。
有时候,茶就是一种精神的依赖。平日里两三好友,围坐品茗。或者某个阳光的午后,你开始泡一杯碧螺春,它有着淡淡的幽香,细品之则略有花果的香气,你的心慢慢沉静下来,甚至听到了墙壁上挂钟的滴答响声,在茶水与你的唇接触的那一刻——突然,你领悟了生活之美好。
是的,生活当然是美好的。也有可能,茶之于你,是生活的乐趣,也有可能,品茶泡茶是你获取安静的法门,茶与安静两字,总能不觉的联系在一起。安静的心,让我们更容易去感受,去发现世间的美好。茶,便是这通往美好之路的引路人罢。
古往今来茶风不减,清风月下一壶茶,乃是十分惬意的景致。烹茶的人,心里大抵会有一轮明月。生活里面,有一些美好,就叫做什么都不做。现在许多人都在提倡简约的生活,或许这里面也暗合了与之相关的一些道理罢。这一段时间里,便可以是我们最为放松的时间了。
我自己,大概是最最普通的喝茶人了。大学时候,有一次去苏州同学的家里,同学的家长为我们一人泡了一杯茶,细细的绒绒的,茶叶入水的瞬间散开下沉,那感觉好生奇妙,轻嘬一口,感觉一瞬间口齿生津,全身毛孔都张开了。这种感觉,就跟一吃货刚好在饿肚子的时候,吃到了第一口美食的感觉是一样的,一瞬间,心就平静了下来,肠胃开始服服贴贴,全身上下没一处不舒服的!
从此便记得了碧螺春的味道。
明前况味终须好
当得起明前碧螺贵如金之誉的,是其极其珍罕的产量。但凡世间最好的东西,其特性排第一的往往就是稀少,尤其是在事事讲究到极致的苏州,譬如秋天阳澄湖的大闸蟹,全国食客每天吃掉的“阳澄湖”大闸蟹以数百万吨计,而真正出产于阳澄湖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譬如春天的洞庭碧螺春。要知道全国茶园平均亩产50公斤茶,而洞庭碧螺春亩产仅为2公斤,7万个嫩芽才换来一斤碧螺春。
碧螺春要摘得早,采得嫩。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佳。好的茶一定是当天采当天做的。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叶极小极嫩,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炒制1斤高级碧螺春约需采7万颗芽头,亦曾有500克干茶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细嫩的芽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茶多酚、维生素、鞣酸等营养成分。
苏州东西山人的上半年,总是忙忙碌碌。茶叶季结束马上又是枇杷季,然后紧接着就是杨梅季了。杨梅季节之后就是下半年了。
采回的芽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
这一芽一叶都是茶农们的心血,的确当思来之不易啊!采茶师傅一般早上5、6点钟就起床上山,午饭吃一些自己带过来的简餐,采到下午5、6点才回去,整整一天,重复采摘动作,身体酸疼是必然的。
对品位和品质的极致追求,酣畅淋漓体现在对时间节点的追求上。对发烧级茶友来说,没有“明前”二字作为前缀的碧螺春,简直不好意思说是碧螺春。在“明前”概念的经济效益驱使下,其俨然成为绿茶上市的必要条件。
如果硬生生地把茶与其相应的背景剥离,仅仅强调一个“明前”的概念,又有多少意趣呢?
东山、西山紧邻太湖,受到太湖水汽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茶山坡地临湖的一面茶树萌芽较早,但承受的水汽太过充足,反观背湖的茶园因山势阻挡了大部分的水汽,部份随风越过山头的水汽漫成水雾,恰巧形成一层“柔光罩”,为茶树提供了合适的散射光生长环境。
“明前”必须建立在“品种”和“产地”的基础上才有意义。但光是一个“明前”的条件,搜索范围依旧太大,还要加上一个“头采”,才算足够珍贵拿得出手。当然,价格也因之水涨船高。明前、头采是绿茶最为人追捧的卖点,说白了,就是上市要早、要新鲜,要能满足饕客们对“早春滋味”的殷切期待。
“头采”采的是什么?就是茶树枝稍刚刚露头尚未展开的芽芯。如果说洞庭碧螺春已属绿茶中的贵族,那么头采的芽尖碧螺春就是贵族中的王者。明前碧螺春中最贵的就是芽尖,即鲜叶全是芽芯炒制而成的碧螺春。
芽芯为什么很贵?因为采茶的时候,不可能只采芽芯,在清明之前这个时间段,鲜叶本身就比较短,采下来之后,还需要把尾端的碎叶细叶再一次一颗一颗过堂,通过这样的筛捡,就可以得到芽芯。一个熟练的采茶工人一天最多采2斤的情况下,还需要一个熟练的工人再一次一颗一颗过堂,费时费力。
很多人会问,这个是传统的工艺要求吗?其实不是。在大约2000年之前,还没有如此苛刻地追求极致,只要在时间上是清明之前的就行了。2000之后,中国经济开始了更为迅猛的发展,茶厂的收购量越来越大,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东西山种的茶叶地越来越多,茶厂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开始的稀疏的1家茶厂要求芽尖,到后来的所有的茶厂都要求芽尖。此外,也是由于价格的问题,大家也愿意去弄。因此大约在2006年左右,明前碧螺春芽尖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顶级碧螺春的代名词。
由于鲜叶是芽尖,细细看的话,会发现虽然是芽尖,但是泡开来的时候好像也是有一张叶子的。这个泡开来的叶子本身就是覆着芯的叶子。茶叶本身没有芯,所谓的芯也就是还没有张开的嫩芽。
正因为是最嫩的芽的缘故,碧螺春芽尖有2个特点,一个是干茶的绒毛比较多,第二个是茶汤本身而言比较淡。也就所谓的越贵的茶越淡的道理。
 
石炉敲火试新茶
正宗的洞庭碧螺春,从采摘、捡剔到炒制成茶,皆为纯手工完成,非机器所能替代。
而苏州紧邻上海,经济富裕,居民的生活普遍精致细腻,追求一种细致的美感,这也反应到碧螺春茶的生产过程中来。一般来说,东山茶的产量小、做工精细,茶叶内含物质丰厚,而西山茶则香气高扬。
在经历杀青、炒揉、搓团、培干等一系列步骤后,碧螺春才算真正蜕变成型。而炒茶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体现炒茶师手艺匠心的一环。加工的时候,200度的高温锅内,炒茶师必须要做到手不离茶,茶不离锅,一不小心就会被烫伤。茶与火的关系,恰如苏子词中所颂。火对茶的再创作,是给了它第二次的生命。
碧螺春的特点,从名字看,就是一个“螺”,如田螺的卷曲、紧密。搓团显毫,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在机器化横行的现在,碧螺春依然坚持采用手工方法炒制,可以总结为:“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这份技艺,非长期浸淫其中而不可得。锅温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
传统的柴火锅制茶,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多,架锅的大灶一般是两组一套八口锅,八名炒茶师傅就得配一位烧火师父。这种灶台的设计,每两口锅之间开一传声洞,火夫隔着灶墙、从洞口听取炒茶师傅的指示,迅速加柴、退柴,满足炒茶师傅对锅温的要求。可想而知,制茶旺季喊火声此起彼落的画面,是十分热闹的。
如果是新式的煤气锅,则可以避免炒茶、烧火双方默契不足的问题,温度高低由炒茶师傅自行控制,看起来科学许多。
这也正是东山产区小而美、小而精的优势所在,即便要价高一些,却秉持了追求至高品质的工匠精神,因此仍然深得资深茶客的青睐。
若不进入传统,则无法添加新物。传统手工艺里技艺的温度,能够为真正爱它的人所感知和触摸,不是工业化或自动化的设备所能替代的。
细想一下,洞庭碧螺春的高茶设、高身价,不就是采摘细嫩,经一口口的柴火锅,从武火杀青到文火做型,在从容的环境下细细雕琢而成的精品茶吗?
 
茵花啜茗不负春
春天是一年四季的第一个季节,绿茶像极了春天。春天里最美的景致该是河岸上的一排杨柳吐出了嫩黄的芽,在细微的寒风中摇曳着它娇小的身姿。春天里最丰盛的食物也是地里新挖出来的野菜,山中刚冒出的笋尖,或是枝头刚探头的椿芽。哪怕只是最简单的凉拌,吃到嘴里也是满口的新鲜自然。
若是用一个字来形容绿茶的滋味,我想该是鲜。苏轼有首词写得好:“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那一口清澈的液体浸润过口腔后,抚慰了沉睡了一个冬季的干枯味蕾,残留在口腔里的物质欢快跳动,打开了唾液腺的阀门,仿佛一口泉眼被重新唤醒。
明白这一点,也就懂得为什么新鲜上市的碧螺春卖得如此之贵了。碧螺春在嗅觉上给人带来的愉悦,来自于在其入水之后散逸出来的奇妙香气。茶叶的香气,是茶叶之所以能广受青睐的原因之一,毕竟“香甜”的味觉享受才是大家所追求的。
茶叶香气物质是茶叶中由嗅觉感知到的有香味的物质的总称,茶叶中所含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多少,主要受茶叶的品种和制茶方式的影响。茶叶的香气,是由其本身树种决定的、并最终由其制作工艺的精良程度表现出来的。
与其他的绿茶相比,碧螺春的香气是卓然不同的,它带有淡淡的花果香,这是相对具象的说法,人们对花、果的共识度高,相类似的香气容易分辨,有或没有,喝的人自有论断,不易引导与辩说。
洞庭山是个花果之乡,一年四季中花果不断,碧螺春茶叶后便有枇杷,杨梅,板栗,橘子,梨子,桃子等农作物,四季花朵不断,茶树与果树间种,吸果香,花窨茶味,所以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
“既生瑜何生亮”的龙井也带有自己标志性的独特香气,典型者如炒豆香、板栗香等,然而,炒豆香或板栗香却是来自于工艺,不论茶青原料如何,只要遵循这套工艺制作,杀青和辉锅的锅温偏高一些,几乎都能做出这类香气。换句话说,炒豆香、板栗香的“茶设”更加亲民,它不仅限于最核心的西湖产区,而是浙江龙井、甚至说是龙井茶共通的茶设,门槛不高,容易达到,也容易维持。
反观洞庭碧螺春的花果香,必须满足茶园位置、花果套种的茶园环境、茶树品种、采摘时间、采摘天气和制作工艺等条件才会出现。而有清晰浓郁花果香的碧螺春,大多属难得的精品等级了。碧螺春的“茶设”太高也太过具体,把饕客的胃口勾上了天,一旦没了花果香、或者花果香的清晰度不足,其“茶设”便转瞬崩塌。
而口感,则来源于茶汤。我们通常形容茶汤的口感,用顺滑、柔顺等词汇,这是基于触觉上的直观感受。茶汤进入口腔,给予我们口腔的感受的一个综合性的形容,就叫做“口感”。茶汤的口感,与茶树树龄、制作工艺、醇化时间有关系。一个口感好的茶,都脱离不了以上的三种因素。树龄越长,口感越好;制作工艺越恰当,口感越好;醇化时间越长,口感越好。这就是茶汤口感的秘密 —— 这对于一款茶的价值,有比较大的影响。
滋味应是茶叶的魅力所在。我们通常形容茶汤的滋味,用的是浓郁、寡淡等词汇。滋味,顾名思义,在于“味”。故而,滋味是味觉的体现,是茶汤进入口腔之后,对于我们的味觉的冲击产生的表现的集合。茶汤滋味的浓与淡,与茶叶里的有效可溶性内含物质丰富程度有关系。我们一般可以这样理解,跟茶叶的产地有关系,即“山场”。
譬如说,我们都说东山或西山的碧螺春好,,说狮峰、梅家坞的龙井好,说正岩区的岩茶好,说桐木关的红茶好,说凤凰山的单丛好等等,却不会说碧螺春、龙井、岩茶、红茶或单从等等如何如何好,总是要加上产区名作为前缀。见微知著,道理就在这里。产区越好,茶叶的茶汤滋味就越浓郁,它的价值也就越高。
这便是茶汤中滋味的秘密。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