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探长沙
发布:2024-08-14 13:41 来源:长三角时讯
文/顾国培
今夏的苏州特别热,市里组织去长沙培训学习,想着能够逃离这波热浪,下火车才发现,长沙的温度比起苏州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无论是五一广场的如织人流,还是橘子洲头的太阳炙烤,无论是湘江岸边望不到边的龙虾排档,还是岳麓山上摩肩接踵的游客团队,无不彰显着这座新晋网红城市的“热辣滚烫”。印象中上次到长沙还是十五年前,参加区里举办的中青班,在韶山参观毛泽东故居、瞻仰毛泽东像之后,就直奔长沙,感受湖湘大地的人才辈出,倾听岳麓书院的千年书声,经受红色革命教育和知识的洗礼。时光荏苒,岁月无声,十几年弹指一挥间,再访长沙,正应了主席那句诗:“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我之于我,依然一事无成,而长沙变了,从原来一座经济居于中游,城市形象不愠不火,能见度不怎么高的中部城市,经济实力一跃迈入大陆城市15强、省会城市前六位,长株潭都市圈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内最火的消费型城市之一和网红旅游目的地,就连一杯小小的奶茶也做得风生水起,“茶颜悦色”成为与做大做强的经济、风生水起的消费相对应匹配的网红名片……想起今年年初去广州出差,晚上从飞机俯瞰大地,但见底下城市流光溢彩,问空姐下面是哪座城市,空姐非常敬业,特地跑去问机长后回复说是长沙。长沙已经变得这么棒了吗?这个盛夏借培训之机再访长沙,一探究竟。
长沙变了,长沙也没变。变的是经济发展的运营,不变的是文化情怀的坚守。湖湘大地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俊彦风流,或许这也是他厚积薄发声誉鹊起的最大依托。长沙为什么“还可以”?这是授课老师的题目,既是对过去取得成绩的一种难掩骄傲的自谦,也表达出对未来取得更大成绩的自信,一语双关,非常高妙。这个老师不仅做过乡镇街道的党委书记,后来还做到长沙市级文旅部门的领导,现在又在高校带研究生讲课,可以说是既有实操的经验,又有理论的升华,所以他讲的课也一点不枯燥,将长沙的历史人文娓娓道来,引人入胜。长沙,湖南省会,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黔中郡,秦始治长沙郡,为秦初全国三十六郡之一。“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长沙带岳襟湖,三湘形胜育四水一湖,岳是南岳衡山,长沙城中的岳麓山是绵延南岳七十二峰的最后一峰,湖是全国四大淡水湖泊之一洞庭湖,湘资沅澧四水汇洞庭,贯通长沙的湘江是四江之首,湖南因此得名湘。长沙之名,一说是得名于天上星宿,故名“星城”,我与老师则都采信湘江多沙,冲击为洲,故名长沙。春秋战国以来,长沙一直是湖湘首邑,“偶有波动,总归长沙”。长沙是典型的“山水洲城”,山是岳麓山,水是湘江,洲是橘子洲,城是长沙古城。
“岳麓之胜,甲于楚湘”,雅立于湘江西岸的岳麓山堪称长沙城的市山,“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岳麓书院则是岳麓山畔的明珠。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麓山僧人办学的基础上,创建岳麓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首,全盛时“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学界影响之大堪比孔子讲学之地,被誉为“潇湘洙泗,荆蛮邹鲁”,历元明清各代兴学不辍,至今已逾千年,真正的千年学府,北宋真宗颁书赐额的书法至今仍然高悬正门,结字板正,笔法软糯,与书院格物致知的学问和绵长悠远的气质十分契合。十五年前与两同事正门留影,十五年后我又留影一张,对比一下,虽容颜渐老,却更显从容。当年合影的两人已天各一方,一人刚刚上调市里,一人下乡任职多年,而我则在市区镇上下徘徊,至今回到原地驻守,感叹时光飞逝,再过十五年,我们的职业生涯也会像从这座书院走出的众多学子一样,走入历史的廊道,在各自的岗位上是建功立业了,还是随波逐流了,也许自有答案,好在都来过岳麓书院,汲取了经世致用、实事求是、开放自由的精神,亦可聊以自慰。走进岳麓书院历史展陈,可窥见书院煌煌之历史变革和之巍巍之人才兴替。“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秉性狂狷的清末大学士王闿运先生所撰这副对联,豪迈诠释了宋周敦颐在濂溪苦心求道,集儒释道之大成、终成理学开山祖师的历史荣光。其思想本于周易,偏重于内在心性,由太极以立人极,由内圣通向外王,之后二程、张栻等理学大儒在此传承发展、发扬光大,朱张会讲“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王阳明更成为心学泰斗,湖湘文化终成蔚为大观,吴道行、王船山、欧阳厚均、曾国藩,成为湖湘学派代代相传的扛鼎之人。书院之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相继崛起,于今更盛,毛主席分别为第一师范、湖南大学手书校名,体现了对弦歌不断千年学府的尊重和于此学习工作的感情。走出展陈馆,绕道赫曦台,台上有朱张“泛舟长沙渚,振策湘山岑”的联句,也有王守仁“隔江岳麓悬情久,雷雨潇湘日夜来”的守望,更有毛泽东“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的和句,成为一脉相承又更上层楼的价值意向和时代吟咏。走下赫曦台,有家长正指着门前对联跟自家孩子普及知识,“虽楚有材,楚才晋用”云云,不知是在说此地的人才辈出,还是在说良禽择木而栖,伯乐知人善任或用人当人尽其才?不可知也,在这样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地方,对下一代普及思辨的知识,开展学理的讨论,总是气质相符的雅事一桩,余闻之莞尔。
“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岳麓山顶是俯瞰长沙城市繁华的最佳之地。天心阁九霄迎月,潮宗街人文荟萃,但见楚大夫屈原流放长沙,上下求索,写下千古之绝唱《离骚》,又见汉贾谊谪居长沙,留下千古名篇《吊屈原赋》,更见唐诗圣杜甫流落长沙,以七绝压卷之作《江南逢李龟年》,至此,屈原、贾谊、杜甫三贤全部就位,之后,天策府十八学士传为文坛佳话,朱张会讲开理学之先河……“一座岳麓山,半部近代史”,近代以来岳麓山更是人才辈出、名士荟萃,“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古今第一完人”曾国藩、“晚清中兴名臣”左宗棠、“我自横刀向天笑”谭嗣同……都从这里走来。近代黄兴、蔡锷长眠于此,毛泽东、蔡和森在此出发,弦歌不绝的烟火学宫薪火相传、文脉赓续,“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演绎到今天就是主席所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长沙之铁血丹心,于此可见一斑。那天我从东门登临岳麓山,但见芳草萋萋,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及至山顶俯瞰长沙城,远看烟火袅袅,近看层林尽染,物我两忘矣。到了山顶信步往下走,黄兴之墓剑鞘冲天,恰似他发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怒吼,四周有碑刻环绕,既有黄克强生平事迹简介,又有省长名士赠写之铭文,其中尤以墓碑后章太炎先生的挽联声振寰宇:“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蔡锷墓庐则在古麓山寺后侧,现在已成湖南省音乐考点,想是纪念蔡将军与小凤仙高山流水般的爱情绝唱吧?遥想当年小凤仙毁琴谢知音,清风吹动松涛,仿佛还在如泣如诉地吟唱:“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中山先生的挽联高度评价了蔡锷的一生。“学正朱张,一代文风光大麓;勋高黄蔡,千秋浩气壮名山。”南门的对联将岳麓山的气质精准描摹了。
如果说岳麓山是长沙绵延千年的文脉,那么橘子洲就是长沙享誉时代的精神,特别是建于本世纪的青年毛泽东雕像,更是神采飞扬,成为长沙时代精神、红色圣地的鲜明表征。橘子洲之于长沙,犹如中央公园之于纽约,故宫之于北京,外滩之于上海,西湖之于杭州,是长沙之所以为长沙的独特载体。宋代“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指的就是橘子洲冬日黄昏的绝美雪景,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曾作《潇湘八景图诗序》并为江天暮雪图题诗:“蓑笠无踪失钓船,彤云黯淡混江天。湘妃独对君山老,镜里修眉已浩然。”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经常与蔡和森、张昆弟、罗学瓒等同学在湘江搏浪击水,到橘子洲畅谈人生、纵论国事,在古朴树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1925 年8月,毛泽东离开故乡来到长沙,重游橘子洲,联想中国革命的形势,联系自身的境遇,不尽如人意又充满信心,感慨万千,《沁园春·长沙》横空出世,奔涌北去的湘江入诗更入史,橘子洲一朝成名天下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样的慷慨风度,这样的苍茫景致,这样的精神意境,一下子将人们的思绪精神拉到了那个“万山红遍、百舸争流,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时代!“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样的人生豪迈,这样的舍我其谁,这样的雄心壮志,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当然是当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那个年轻人!安排的讲解是个身材瘦小、面容娟秀的湖南女孩,她用湖南话为我们吟诵了这首沁园春,她吟诵得荡气回肠,众皆听得血脉偾张,虽是女子但觉豪气冲天,身虽瘦小却感无比伟岸,当真是诗歌赋予了气质!来到青年毛泽东雕像下,但见长发飘逸、目光深邃,可见思虑尤深、心忧天下,在雕像下端详,自有一种青年书生的气质,又有一种问道济世的精神,瞻仰主席像,置身问天亭,但见湘水滔滔,奔涌不息,物转星移,初心不变,使命如磐,吾辈当更好承继红色事业,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文化之行、红色之旅之外,我还深入长沙城,逛了五一广场,喝了茶颜悦色,感受了城市烟火,体验了不夜长沙,收获满满,大道央央,归程之际,相约一定再来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