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新农人”和他的700亩良田

发布:2024-09-04 10:30    来源:长三角时讯

处暑节气过后,北桥街道丰泾村的田野间稻浪翻滚,微风吹过,沙沙作响,处处弥漫着秋收的气息。不远处,“新农人”刘乐乐正在自己承包的稻田中查看水稻的长势,认真记录每穴株数、穗粒数、杂株数等各项指标,以便和农业专家进行汇报交流。

近些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大批年轻人回到农村,为传统农业的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刘乐乐便是其中一员。

刻在骨子里的种地基因

刘乐乐祖籍安徽,在他5岁的时候,全家便在丰泾村承包田地发展农业,庄稼一茬茬地成熟,刘乐乐也渐渐长大了。“我觉得种田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而且现在国家一直出台政策扶农,农业发展的前景很广阔。”自幼跟随大人在田间劳作,父辈们辛勤劳碌的身影是童年最深的记忆,也让他比同龄人对粮食有更深的理解。

还在上学期间,刘乐乐便时常与父亲讨论起合作社的创新发展路径。他清晰地意识到,时代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工作模式生产效率低,如果原地踏步是无法走出经营困境的。“我爸可能觉得年轻人会有更好的想法,再加上我在技术方面能够帮助到家里,所以他们也就同意了我回家种地的想法。”

回乡的头两年,跟着“种田能手”父亲在田间从零学起,选种、育秧、插秧、施肥、收割,整个种植流程一个也没落下,每天忙到一身汗、一身泥,这些都成为他的日常。功夫不负有心人,刘乐乐很快掌握了水稻生产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并熟练掌握了育秧机、谷物烘干机、新型拖拉机等新农具的操作技能。“区里和街道经常会组织培训,对我们很有帮助!”刘乐乐表示,在通过专家指导、自己多次摸索后,如今已能灵活调整设备的每一个细微参数。

从会种田到“慧”种田

“现在的农业都是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大学期间,刘乐乐就专门考取了无人机驾驶证,利用无人机技术更高效地播撒农药,分担父母的工作。回乡后,刘乐乐运用自己在技术方面的优势,申报创建苏州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占地面积达3000平方米,建有72吨烘干能力的粮食烘干中心、30吨/天的大米加工流水线等,运用绿色、高效、智能农机新装备新技术,积极开展犁耕深翻、高效植保、秸秆还田等绿色生产服务,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应用先进农机化技术。

从“门外汉”到“新农人”,刘乐乐积极探索科学种粮、绿色种粮,“以往水稻防治病虫害都是靠打农药,虽然效果好,但确实不够绿色环保,现在市场上都提倡绿色食品。”2022年,刘乐乐创建了“苏州市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运用农业生态、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控手段,展示并推广了“种苗处理+综合诱杀+精准测报+生物防控+科学用药”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降低了相城区周边农户的水稻种植成本,并提升了水稻种植质量,进一步提升了相城区农业全产业链的建设水平,为全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此基础上,刘乐乐注册“鹅真荡”大米品牌,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成功续展“绿色大米”荣誉,在市农业局举办的大米品鉴活动中荣获“最优品质奖”,优良的品质和口感获得市场的高度好评。

如同一颗种子,刘乐乐埋头扎根于田野间,经过3年多的打拼,在北桥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未来,刘乐乐表示将秉持初心,加强学习,让农业现代化变得更加广泛,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通讯员:谢莹莹)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512-6573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