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响起来 斜塘街道“活”起来

发布:2018-09-16 16:16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2018年9月11日“,   讲土话的喇叭又回来了,我好像又回到了年轻辰光。”家住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 道星涛社区的 73岁老人沈全大不敢相信,几十年前遍布城乡的广播喇叭如今在现代化的都市社区中重 新响起来。“只要到广场吹个风凉,身边大事小情都 知道。”

自2013年12月26日开播以来,由斜塘街道自办的有线广播“斜塘之音”,成为连结居民情感的“空中 纽带”。而广播重现,只是这个街道优化公共治理体 系,激发社区活力的生动缩影。

地处苏州工业园区的斜塘街道,2012年底由乡镇改制而来。街道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鲁晓辉说,作为一个典型的动迁区域,这里本地居民 仅占三分之一,且以老弱病残为主。“长期以来,区域 社会治理面临新老苏州人摩擦多、外来居民参与性 不强等现实挑战。如何提升动迁社区治理水平,是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无法绕行的大课题,也是斜塘实 现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采访中,操着吴侬软语的播音在街道、社区流淌。目前,“斜塘之音”已在公共广场、商业综合体开

通了50多个喇叭端口。为满足不同人群需求,“斜塘之音”推出方言、普通话双语播音,每周首播一次、 重播两天,同时还开通了手机App 吸引年轻人。

“电波拉近了彼此,让我们找到了文化认同。”居 住在斜塘街道的四川籍外来务工人员许刚说,与身边的人和事熟悉了,心与心靠近了,社区才有了温度。

洗净脚上的田泥,农民迁入现代化的公寓小区。随之而来的,还有更加科学、灵活的社区自治。 记者在斜塘街道文荟苑社区看到,机动车自动计费卡口、图书网上借阅 O2O、社区红色管家、不老人生驿站等充满时代气息的新治理方式不一而足。

“社区治理没有缺席者。”红色管家朱燕华说,社区治理变革,根本在于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这些自主化的探索和创新举措,都是为了激发群众积极性和自治力,提升居民参与度,从而加强区域共建。”

9 月 1 日起,斜塘街道基础、调研、增能、治理等4 大类、20 大项、91 细项社区服务开展社会化项目试点,通过街道向专业社工机构购买服务,为特殊人群提供专业化服务、解决社区治理难题、推进居民自治,推进城乡社区服务社会化全覆盖。

鲁晓辉说, 街道去机关化、去行政化势在必行,政社互动是推进由社区管理向社区服务转型的题中之义。

“人亲,戏更亲。”斜塘街道居民顾之明说,由“ 乡亲们” 自编自导自演的“ 一台戏” 活动, 自 5 月启动巡演后,旋即呈现出“秒红”节奏。由他创作的锡剧小戏,讲述搬进动迁小区后,闲不住的奶奶在公共绿化带种葱,被爷爷和孙女劝阻的故事。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不足 8分钟的小戏,博得观众自发鼓掌了三回。

“一台戏”负责人、斜塘街道文体站站长谢应生说,“ 一台戏” 的节目大多采用锡剧小戏、评弹、歌舞等百姓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内容大多源于动迁小区的现实生活, 并且创作人员、演员都是周边居民,因而这些朴实、接地气的节目引起观众强烈共鸣。

“曾几何时,我们也面临过社区治理职能和权威弱化的窘境,通过开展这些活色生香的活动,让街道‘满血复活’。”鲁晓辉说,近期斜塘街道社区治 理学院和社区书院即将揭牌,希望未来在更多领域开展尝试,不断创新,推动社区治理向纵深迈进。”

(刘巍巍文朱桂根摄)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