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则“失”
过失,也就是过错、失误。有人把过失二字分开,认为“过”则“失”。这自然不是语义的诠释,但用以说明凡事不宜“过”,则也颇为精到。
作家谢云就此写过一篇文章,重点分析说过头话的危害。他说,过头话一是失真,二是失德,三是失信,其害大矣。东汉王充在《论衡》里,专门写了《语增篇》《艺增篇》等,批驳了古人说的许多过头话,强调评人记事,“不可增损”,反对“闻一,增以为十,见百,益以为千”。
过头话不该讲,过头事更不该做。当下,有两项过头事,颇受全社会的关注。一是对孩子的“过度教育”。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过于迫切,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违背青少年身心发展和智力发展规律,让孩子肩负过重的学习负担,让他们失去了童年,成为“最忙的人”。这种过度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大多超出了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所能承受的范畴,久而久之,容易激发孩子的厌烦情绪,并伤害孩子的自信,影响他们健康成长。尽管近来为学生减负的呼声不断增强,但正如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今年“两会”上所说,学生的过重负担是“多因一果”的综合征,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等多方面通力合作来为孩子的教育减负,我想,其中重要一点是要大家都提高认识,并非什么都越多越好,相反,欲速则不达,“过”则“失”呵!
另一个过头事就是“过度医疗”。比如,滥用抗生素;有些人经常输液,严重降低人体的免疫抵抗力。此外,滥装心脏支架以及过度检查等现象也存在。在某些地方,患者感冒,查一个血项、开点药就行,但一些医生却让做胸透、拍片、输液,百十来元就可以治好的病,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钟南山院士曾吐槽:过度医疗就是“谋财害命”。
由此可见,凡事不宜“过”,“过犹不及”,就会走向“失”。对于过失的解释,古书说“不意误犯,谓之过失。”如今辞书的注释也是指因疏忽而犯的错误。可以说,大多数过失的发生确属于“误犯”与“疏忽”,但也不排斥内中有私心杂念作祟。”过度教育“与家长、学校、社会的浮躁心理有关。因此,防止过失,在提高唯物辩证认识的同时,也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过犹不及”之说,最早出于《论语·先进》,子贡问道:子张和子夏哪个能干?孔子说:子张过头了些,子夏不够了些。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强一些了?孔子说“过犹不及”,过头与不够不相上下。这就是说,做事情不到位不行,但做过了头也不行。这如同列宁所说,真理再向前一步,也会变成谬误。我们要发扬实事求是的优秀传统,为人做事切忌过头、过分、过度、过正,防止“过”则“失”呵!(江曾培)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512-6573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