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滚滚,我和我路过的光阴

发布:2019-10-10 11:19    来源:新民晚报

车轮滚滚,向前;年轮重重,坚厚,一路风景一路歌,迎着阳光,我们飞驰于康庄大道。70年,以车为载体,折射出社会之变,生活之变。日前,中国首家专业的汽车博物馆上海汽车博物馆年度特展——“70年,我们路过的光阴”国车生活展盛大开展。一车,一代,一家,一国,本次展览联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多家汽车品牌、私人收藏家等,以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以及汽车与国民生活为主线,以经典藏车、怀旧展品、复古场景及多媒体互动,打造出沪上年度独具情怀的汽车主题特展。

图说:展览现场 官方图

梦想的车轮

  本次国车生活展展出了上海汽车博物馆的馆藏珍品诸如1959红旗CA72、1974上海牌SH760A等知名国车。作为首辆国产高级轿车,1959红旗CA72曾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国庆典礼中大放异彩,也曾是国家领导人的首席座驾,它更是中国汽车享誉国际的一面红旗,开启了中国人的汽车梦想。而馆藏的另一珍品——1974上海牌SH760A,作为上世纪80年代前国内唯一大批量生产的普通公务用车,则更多地承载了上海老百姓的记忆。上海牌轿车不仅曾是时尚生活的象征,还铭刻着改革开放初期的激昂岁月。

  无论是中国汽车工业70年风雨历程的亲历者、自主汽车品牌的先锋力量,还是老式经典汽车的资深爱好者和专业的文博机构,各方都心怀一颗赤诚之心,助力本次国车生活展,共同呈现出70年中国汽车发展的全景画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藏的朱德元帅专属座驾斯柯达防弹款VOS首次在军博之外亮相,这是在1952年5月9日新中国成立之初,由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作为国礼赠予毛泽东主席的,是那个激情燃烧年代国际友谊的象征。

  除此之外,来自私人收藏家的1966海燕SW710、1969上海250K、1969上海SH58-1也都与观众见面。它们是上海汽车工业人为让汽车走入更多人们生活进行的积极尝试,也标志着新中国汽车多元化生产的开始。它们往返穿梭于火车站、医院、码头,给许多民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图说:展览现场 官方图

生活的车轮

  有“大家伙”,也有“小确幸”。本次展览除了汽车之外,还有300余件与国民生活相关的辅助展品,全新的国潮主题设计、完美复原的时代场景,以及好玩有趣的互动环节。

  新中国70年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代中国人的汗水与努力。本次国车生活展的另一大看点落在了“每个人”身上。“红旗飘飘”“劳动最光荣”“小时光”“行与归”“人生见证”“新潮滚滚”“中国汽车工业”和“沪上年华”等八大展览板块,截取了新中国70年历程中数个经典片段,全面展现了中国汽车所承载着的强国梦和汽车作为交通工具之于人民生活的意义。从上世纪60年代的解放牌卡车、东方红拖拉机上诞生出的“劳动最光荣”,到70年代成为孩子们合影利器的北京吉普,以及80年代家家必备的自行车;从高高在上的公务用车到进入寻常家庭的自主品牌轿车,每一个经典场景都记录下在人生道路上奔波的中国人认真而努力生活的模样。时空因汽车而改变,不变的是人们心中的热情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图说:展览现场 官方图

时代的车轮

  本次国车展的主题短片《时代的车轮》还特别回顾了不少汽车人的故事,既有第一代红旗车的生产工人,也有第一辆桑塔纳的技术人员。个人的命运,经时代洪流,与国家的发展交织在一起,让我们从影像中更深切地感受到时代底色中,那熠熠生辉的中国制造之心与匠人精神的传承。

  展览还特别设计开发了一系列周边文创产品。在整个展期内,上海汽车博物馆将举办多场与国车相关的互动活动,例如国车主题亲子课堂、志愿者讲解、揭秘参观、手工印染体验等,让观众在参观中能体验更多乐趣。上海汽车博物馆执行馆长刘涛表示:“希望这次展出能够表现出汽车与中国人之间的关系变迁。所有的展车不再只是遥不可及的机械,而成为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是我们新中国70年记忆的一部分。博物馆希望观众能从汽车这样一个全新角度,来读懂中国的崛起,在历史中展望未来。”从历史中来,到生活中去,通过这些充满年代记忆的生活细节,将发生在车轮上的故事讲述出来,让观众们能够更立体地感受时代特色。“这次的展览还特别适合一家三代人一起来观看。爷爷的生活、爸爸的生活,在情境里让第三代了解过去。”有车,有情,更精彩。(纪庸)

图说:展览现场 官方图

意无涯


  汽车诞生于一百多年前,却迅速改变了人类几千年来的交通出行方式。而当1901年汽车首次来到中国时,它的落地之处就是上海。上海以海纳百川之胸怀,引领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这里不仅诞生过饮誉神州的上海牌国产轿车,这里还将建设成为未来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

  汽车对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每个人也许有不同的答案。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和出行方式。这次展览以各具时代特色的人车故事为线索,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生活的回望。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512-6573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