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水彩画出外滩的百年晨昏,也画出水上江南的温柔
水乡是中国文化中温婉柔丽的一面,外滩则是百年现代建筑风格的一个缩影,在水彩画家陈希旦的笔下,朱家角和外滩一样,体现着上海景观的两个侧面。正在上海外滩18号久事艺术空间进行的“水上江南水彩情怀——陈希旦水彩写生创作展”,展出88幅水彩画作品,勾勒出艺术家心目中的城市多棱面。
图说:展览现场 主办方供图
1936年,陈希旦出生在上海,学画也在上海,从小在大都市长大,他对都市生活熟悉而且热爱。他把水彩誉为《诗经》的歌谣,虽表达个人情愫,却悠扬流长。他回顾自己的作画经历时曾自谦,“我对于建筑的认识依然很肤浅。比如我画外滩少说也有五六百幅,但面对百年外滩,百年变迁,它展现给我们的画面是千变万化的,是有着很大不同的,我表现了多少?我虽然尽力了,但还很不够。”
当我们面对伫立了一个世纪的外滩建筑时,我们目击到的是它们的哪一面?建筑外形是永恒的,内涵的变化却清晰可辨。阳光灿烂时,坚硬的花岗岩是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霏霏细雨打湿了这些石墙和拱门,它们变得沉默,古老,凝重;夜幕降临,它们又成为城市璀璨灯河中一颗颗明珠,熠熠生辉。
展览的第一板块“百年外滩”与展览举办地外滩18号历史建筑相互呼应,在展出的《外滩晨光》作品中,明丽的阳光下,那些原本灰色基调的“万国建筑”呈现出梦幻般的色彩,和印象中的外滩有一点不同,但又看上去十分得体。作品《浦江晨渡》从老码头的角度望去,黄浦江船来船往,冬天的太阳升起,波光粼粼的江面,轮渡、码头,让黄浦江充满了生命力。他在不同时期不同季节创作百年外滩主题的作品,体现了他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体现一个艺术家对艺术真挚的不懈追求。
画外滩画了近60年,陈希旦笔下的外滩,晨昏朝暮,每一刻都无法复制,一个心怀无穷热爱的人才会这样细腻地一笔笔描绘沉默的建筑。
“水”是陈希旦作品一个永恒的题材,因为水灵动,变化莫测,形态多样,总是牵动人的心扉。江南之美,人尽皆知,在展览第二板块“江南水乡”展出的《金色渔港》和《泰安桥》中,陈希旦用精湛的色彩语言、水色淋漓的技法表现出“小桥流水人家”悠闲、静谧的江南水乡美景。这些技法不仅体现了水彩画的创作特点,也表现了艺术家在创作中寻求自己的状态和情绪,更能从中体会他对景物主题和水彩艺术深深的情怀。
无论哪个方面哪个时期,陈希旦的水彩画作品都是色彩斑斓、阳光明媚的,冷与暖、润与枯、重与浅、线与面在他的画里得到充分发挥,把都市阳光表现得艳丽灿烂和充满无限生机。
展览将持续至8月22日。(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512-6573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