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进高考语文题 这本书记录他的哪些故事?
近日,“钟南山进高考语文题”登上热搜。据媒体报道,今年全国Ⅲ卷高考语文题中,实用类阅读材料为《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
著名作家熊育群正是这本书的作者。他用15万字,记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今年新冠疫情中的果敢与担当,也记录了许多中国人的抗疫经历。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一篇报告文学的由来
今年1月份,一张钟南山在火车上仰头小憩的照片传遍网络。当时,这位84岁的院士正赶往处在新冠肺炎疫情漩涡中的武汉。
熊育群也被这张照片深深地打动了,“我曾数次采访钟院士,这些年也特别关注他。所以,我接受了广东作协的提议,决定写一篇相关的报告文学。”
一个与现实零距离的题材不太好驾驭。抗疫期间,钟南山的身影不断出现网络和新闻报道中,行程往往十分密集,人们也非常关心他怎么说、在做什么。
熊育群联系到了钟南山的助理苏越明,每天连珠炮似的抛过去一堆问题,除了必要的休息时间外,一刻不停地刷手机,整理素材、写作,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
“敢医敢言”的院士
《钟南山:苍天在上》没有按照以往的套路,单纯复述钟南山的个人经历。而是把他放在了更宏大的背景下。熊育群想的是,通过写钟南山,把中国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历程写出来。
对钟南山本人的情况,熊育群并不觉得陌生。全书分成六个章节,写到了钟南山在疫情中的举动,也写到了大量钟南山的过往生活,他的父母、家庭、婚姻,以及当年在英国留学的经历等等。
钟南山也曾经历过很多挫折。书中提到,他年轻时曾打破男子400米栏全运会纪录,但此前遭遇过预选落选;阴差阳错中,甚至还曾被安排烧锅炉。
当钟南山终于调动回到广东,已经35岁了。这一年成了他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在医学上重新起步,最终作出巨大贡献。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他行程密集到令人眼花缭乱。
“我也采访了钟南山团队的医生,到访他工作的医院,多角度去印证。”熊育群认为,只有把钟南山的人生写透了,读者才能明白他为何敢医敢言,才能理解他的性情、胸怀和作为。
复盘、采访与定稿
书稿初步完成后,熊育群又开始了新一轮采访,“疫情是变化的 ,要及时调整文字,新的事实出现了,还需要补充。”
为了复盘钟南山在疫情中的部分行动轨迹,他专门去了一趟武汉,“接受我采访的人也会出现记忆偏差,比如一些日期、车次等等,都需要反复核实。”
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病房,熊育群采访了张继先医生,去她最早发现并报告的新冠肺炎患者家里走访;采访了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
“只有到武汉,到钟院士去过的地方走一走,才能有更深的体会。”他把采访得来的事例,通过苏越明向钟南山进行核实,力求细节真实。书名则是最后才定下来的。
一位有血有肉的医者
经过数次修改,这篇稿子率先在《收获》长篇专号春卷上发表。6月在花城出版社出版。
《钟南山:苍生在上》。花城出版社出版
不过,他没想到,今年全国Ⅲ卷高考语文题中,实用类阅读材料为《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有四川考生表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这次考试试卷中出现了钟南山。”
这样的话令熊育群有些感动。他提到,《钟南山:苍生在上》中体现的就是最真实的钟南山,一位有血有肉的医者。
在熊育群的印象中,钟南山本来就是一个很真实的人,“我采访他时,他几乎从不回避问题,总是回答得很坦率。有一次,我听他世界哮喘病日的公益讲座,面对病人,他特别有耐心。”
“讲座结束很久,还有病人拉着他提问,钟院士就一个个详尽解答病人的问题。”熊育群感叹,钟南山实在太在意自己的病人了。(记者 上官云)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512-6573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