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非遗”强联手 国潮回归献盛宴 中国首部浸入式戏曲苏城惊艳亮相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在大众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以比较“高冷”的分身亮相,有一些观众更直言昆曲太古老、听不懂,导致昆曲在一段时期内市场低迷。然而,一台改编自名著《浮生六记》的昆曲演出,以戏曲界罕见的高票价进入2019年演出市场,非但没有“曲高和寡”,反而场场爆满,创造了令业内人士惊讶的“现象级”表现。这不仅颠覆了传统文化市场的观念,也为国潮回归的时代大势作出了精彩的注脚。
四大元素联袂打造艺术精品
“在清风明月下的沧浪亭,宛如穿越时空一般和浮生六记中的主人公沈复芸娘相聚,耳中听的是韵味无穷的昆曲,四周是绝美的园林景致,这场盛宴实在太奢侈,太让我惊喜了。”沧浪亭昆曲浮生六记演出结束后,一位观众激动地向主创人员表达她的心情。这样的反馈不是昙花一现。截止目前,该剧总共演出了4场,几乎所有的观众都对这部戏赞誉有加,认为完全值得为之付出1580元的票价。这样的票房表现与口碑,在传统戏曲市场上实属罕见。
4月16日晚,《浮生六记》媒体专场的上演,让现场记者为之震撼。和普通剧场演出不同,《浮生六记》将苏州园林沧浪亭作为演出场地,一楼台、一水榭、一假山、一长廊,演员们在这些古老而真实的建筑中衣袂飘飘。在灯光的照映下,剧中人物的一颦一笑,一投手、一举足,都牵动着观众的心。悠扬的笛声,清脆圆润的琵琶声,让这场盛宴不仅仅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美感,同时也带来了听觉的享受。演员和观众的近距离互动,一下子拉近了古老与现代的距离。制作人萧雁向记者表示:“这部戏实际上是融合了园林与昆曲两大文化遗产,在浮生六记的故事发生地沧浪亭,将沈复芸娘的故事用浸入式戏曲的演出方式加以编排,经由优秀编剧、苏昆省昆两大院团的优秀演员创作,反复打磨后才呈现给观众。”
园林与昆曲,《浮生六记》与浸入式表演,几乎每一个元素都有大批粉丝。这些多元化的卖点经过艺术手法叠加,便打造出亦真亦幻,令人沉醉的观演体验。作为国内首个浸入式戏曲,沧浪亭昆曲《浮生六记》以饱满的体验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众,并借由观众之口传播了美誉,引来了票房大卖的良好势头。
国潮回归,年轻观众成主流
四场演出中,每一场都是年轻观众占主流。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为了这部戏赶到苏州,也给现场的工作人员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据现场一位工作人员称:“4月6日那一场演出,有位从杭州赶来的年轻观众,穿着汉服来看戏,她一走进戏中的园林,眼睛里就流露出钦慕的神情。看完演出以后,还一个劲地说想要多看几遍。后来得知,她其实是一位高校金融系的老师,可是看她的装扮、口吻,活脱脱就是一个传统文化深度粉丝。正是从观众身上,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国潮回归的势头有多猛烈。”
这些观众有着不同的身份,做着不同的工作,然而他们都对传统文化充满热爱。昆曲《浮生六记》用独特的方式,为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提供了一类范本,自然也会吸引到传统文化的粉丝,出现一票难求的销售局面。同时,它的高票价和高票房也从侧面证明,传统文化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有深厚的市场价值,重要的是用怎样的态度去挖掘、呈现。
萧雁告诉记者,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姑苏区着力打造的沧浪亭昆曲《浮生六记》并没有满足于做一场精彩的演出,未来,它会积极融合苏州乃至全国丰富的非遗文化,从戏剧+、文旅结合、文创开发、文化创新等多个维度整合优秀人才,把一部戏变成一个非遗创新的孵化、呈现、产业平台,在这个国潮回归的时代,唱响传统文化的强音。(文:冯丹霞 摄影:朱桂根)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512-6573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