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聊斋》遇上音乐剧,鬼怪故事也可以有摇滚精神
当清朝小说家蒲松龄的经典作品《聊斋志异》被搬上现代音乐剧的舞台,会呈现怎样的精彩?一支来自新加坡的年轻团队将给上海观众带来答案。3月28日-31日,摇滚音乐剧《聊斋》将首度走出新加坡,作为首届上海国际音乐剧节展演剧目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连演6场。
图说:摇滚音乐剧《聊斋》 主办方供图
听到《聊斋志异》这样极具东方色彩的作品与摇滚、音乐剧这样的西方艺术形式结合,不少观众都产生质疑。然而在3月7日的一场交流点映会后,大家纷纷发出了“作品完成度高”“剧情改编有趣”“音乐相当好听”的评价。在中西文化之间,这部剧怎样找到了平衡?
鬼怪故事有共鸣
音乐剧《聊斋》以故事《莲香》为主框架,糅合了《水莽草》的游戏规则、《婴宁》的角色特征,又从《封三娘》《崂山道士》等百余个其他故事中吸取不同元素,创作出一个全新的爱情故事,讲述了天真烂漫的狐妖婴宁、风流倜傥的书生桑晓、一往情深的水鬼封三娘和嫉恶如仇的道士成半仙在阴阳两界错综复杂的命运纠葛。
图说:摇滚音乐剧《聊斋》 主办方供图
这部作品是编剧吴熙的第一部音乐剧剧本。在他看来,无论什么故事,吸引观众的首先是情感。“情感的共鸣,在剧场是永恒的。《聊斋志异》看似讲的是妖鬼的故事,实际上却能在人身上找到影子。蒲松龄科举成绩一直很差,在当时是个边缘人物。但他喜欢收集那些奇怪的故事,看似奇怪,实际上都蕴含着对社会现象的鞭笞和讽刺,是他追求自由的表现。”
摇滚精神很契合
《聊斋》的作曲黄韵仁曾经为周华健制作流行专辑《江湖》,还为《如懿传》台湾版写了片头曲和片尾曲——他一直在尝试将自己钟爱的西方音乐与东方文化融合。自从涉足作曲,计算机专业出身的黄韵仁就对摇滚情有独钟。在开始《聊斋》的创作之后,他首先想到的曲风就是摇滚。短短两个月内,他为该剧写出了《何去何从》《什么是爱》《夜会》《落花流水》《抱紧》等23首歌曲,风格涵盖流行、抒情、摇滚甚至说唱,爱情的甜美、温柔、凄凉、愤怒通通被他写进了歌里。
图说:摇滚音乐剧《聊斋》 主办方供图
该剧的故事文本很东方,音乐风格却是完全的西式,词作者小寒成为了二者的“粘合剂”。她选了蔡健雅的《双栖动物》,改变成狐妖婴宁的主题歌曲《什么是爱》,用来讲述主人公的成长。小寒说,她找到了故事和摇滚音乐的共同点:“摇滚的精神是自由和抗争,这与看似不搭调的《聊斋》,构成了异曲同工的关系。同时,二者的‘爱能战胜一切’的正面力量也达成了一致。”
新加坡原创华语音乐剧的创作开始于2005年,而《聊斋》创作于2009年,可以算是先驱之作。10年之后,剧组将该剧的“海外巡演”首站选在了上海,“因为这里是各种文化融合的国际大都市,而且来了之后,发现观众确实很懂,我们也非常欣喜。”本次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的演出在舞美和服装造型上都有了进一步升级,上海观众看到的将是该剧最新、最好的面貌。(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512-6573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