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监测手段 首次应用于园林保护
发布:2019-09-30 19:43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苏州古城区的东北部集中了拙政园、狮子林、苏州博
物馆、平江路等一众大流量的著名景区,堪称古城旅游的
“C 位”。 巨大的人流也给东北部交通造成了压力,而苏州
轨道交通 6 号线的应运而生, 则将大大纾解这一压力,开
通之日,将极大方便拙政园、狮子林等景区游客的出行和
游览。
目前,轨交 6 号线已经开始了前期施工。 其线路在拙
政园、狮子林一带的走向是从齐门沿着临顿路以南北向一
直到双塔,再从十梓街(苏州大学)向东出古城。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狮 子 林 始 建 于 元 代 至 正 二 年 (1342
年), 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之一, 名列苏州四大名园之
一。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南巡曾来此多次,乾隆皇帝还在北
京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内仿建 2 处狮子林。狮子林素以
假山闻名,有假山王国的美誉,园内的湖石假山众多且精
美,是国内现存历史最久远、规模最大、形制最复杂的湖石
假山群,占地面积约 1200 平方米。民国期间贝润生扩建花
园时,在西区新增石包土假山 1100 平方米。
狮子林假山峰峦起伏, 气势雄浑, 共有九条线路,21
个洞口。 迂回曲折,回环起伏,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
登峰巅,时而落谷底,如入深山峻岭。洞穴诡谲,忽而开朗,
忽而幽深,蹬道参差,或平缓,或险隘,给游人带来一种恍
惚迷离的神秘趣味。“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山上奇峰突兀,怪石嶙峋,状如狮子,或蹲,或卧,或舞,或
吼,有的似相博,有的似嘻戏。 拟僧人,拟警世,“似黄道流
星散落百座”,蕴含禅意。
上文介绍了这么多狮子林假山的情况,也可见假山对
于狮子林的重要性。要知道地铁线路距离狮子林西部最近
处不足 60 米, 它的施工和未来运营有没有可能会对狮子
林的假山、古建筑造成影响?正如人听了噪音会感到不适,
地表的震动对于建筑和山石等地表结构也是不友好的,比
如,是否可能产生微观的沉降、位移或倾斜? 这些无法被
人感知的影响,会不会经过几十年的日积月累产生某种后
果?
一切都不能以人的乐观或悲观态度为转移,一切都必
须靠科学和数据说话。狮子林管理处就此问题请教有关专
家,决定未雨绸缪,采取主动的数据收集和监测措施。
近日,在狮子林西部假山及建筑区域,记者看到有工
作人员正在在石质假山和建筑上安装一系列的“黑匣子”,
其一端还连接着电线。 这是干什么用的?
原来, 工人们安装的都是高灵敏度的高科技传感器,
这是狮子林管理处委托北京建筑大学风景园林生态与工
程技术实验室对狮子林西部假山和建筑进行的全方位实
时监测,以期及时发现地铁施工和运营过程对狮子林西部
园林建筑和假山的影响,从而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经过
前期实地调研、科学规划论证,综合考虑监测施工的隐蔽
性和安全性以及监测的有效性,确定了合理的监测方案。
2019 年 6 月-7 月,相关专家首先进行了狮子林西部
假山和建筑的数字化扫描,保留基础三维模型数据,以备
与今后定期扫描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假山与建筑的形变
程度与潜在趋势;然后在假山与建筑的重点部位安装了监
测传感器, 并于 7 月底开始采集地铁施工前的监测数据,
包括沉降、位移、倾斜、振动等数据。
通过地铁施工前数据的采集,确定各项数据的初始数
值,并结合技术分析设定出数值变化范围,预设分级报警
值与临界报警值,从而对地铁施工与运营中的潜在影响进
行有效的监控。
据了解,这一高科技的主动监测手段在苏州园林和文
物保护中尚属首次使用,通过技术性监控,可以获取实时
数据,为量化分析提供基础,同时大大减少了人工检查、观
测的工作量,避免了人工监测中的误差,提升了园林的管
理水平和监测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