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城市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北大副教授李迪华谈城市发展
你有没有想过,城市也许根本不需要盲道;你有没有想过,走在街上摔了一跤其实并不是你的错;你有没有想过, 为什么只有人行道可以被占用,而别的道路不可以;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城市是这个鬼样子……
李迪华坚信艾默生的一句话:你的善良必须有一点锋 芒,不然就等于零。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李迪华”这个名字。
6 月初,这位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进行了一次视频演讲,以近乎咆哮的表达,历数城市里的危 险,让更多的普通人猛然意识到,我们生活的环境竟是这 样处处“与人为敌”。
每个学期,李迪华都会带着学生租上轮椅、婴儿车,走 到大街小巷去体验城市里的细节。在他的教学生涯中,积 累了各种“寸步难行”的案例,通过网络被“引爆”,开始触 动人们生活中的那些“习以常”,也引发媒体强势围观。 一个多月来,他没少收到网友的私信,为演讲能引起反思而感到欣慰。但他也知道,很多相关职能部门的人还在 本能地抵触着这样的批评声。
上周五,我们在苏州的一场学术论坛上见到了李迪华, 和他聊了聊城市发展与规划中的诸多问题。因为城市不完美,所以需要进化,李迪华深以为然。
他自认是个“不合时宜”的人,常常和“主流观点”不一 致,在他的认识里,应用科学不能搞“虚的”,脱离了实际就 没有了意义。而精细化管理时代,李迪华的“人设”,又击 中了部分城市人的内心。作为一个“城市细节控”,他在意 街道是否平坦、绿地是否开敞,在意每一个感官是否舒适。最近一次,他在社交媒体上问,“传说中生活最精致的苏州人,他们的城市为什么是这个鬼样子?”配图是坑坑洼 洼的街道、摆着隔离墩的街道。
李迪华说,很多人对身处环境的“舒适感”和“不舒适感”都没有了,处在一种麻木状态,“这是特别可怕的事。”
对问题越敏感,对进步也才能更敏感。李迪华说,他一直在呐喊,就是想去唤醒,并且改变。“我们今天需要较真, 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城市才会改变。”如同他孜孜不倦地拨打 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这是目前看来最靠谱的方式, 不总是一帆风顺,但一定是推动改变的积极行动。”
从个人体验出发去定义城市
城市进化论:如果还有机会的话,您还会再次站出来呐 喊吗?
李迪华:当然,这是必须的,我一直在喊。
最近在一个学术会议上我都不谈学术了,我就谈最基 本的东西。我觉得就是一定要追随人的生活体验、生活感 受,去看我们身边能观察到的事实。
比如为什么我们城市的盲道都是弯的?这是我们观察到的一个现象。但从这里出发,你可以问出更多的问题, 盲道有人在使用吗?有盲人在使用吗?为什么那么弯弯曲曲的盲道没有人在乎?顺着这样一个思路,可以问出很多的问题来,最后你会发现盲道没有必要,因为盲人不可能使用这样的盲道。既然盲人不使用,它还给我们的城市带来了困惑,那干嘛还要建盲道呢?有没有别的方式呵护盲人、关爱盲人?
所以我觉得,我们要从每个人的眼睛、身体出发,真真 切切地去感受这个城市。从这样一些体验出发,我们每个 人都去定义,你自己去定义,什么样的城市是好的。
城市进化论:您心目中的好城市是什么样的?
李迪华:要让你的每一个感官都能够感到舒服。走路城市进化论:这些街道都不是“白纸画图”,需要大量的 改造。
李迪华:我们的街道哪一天不在改造?一直在改,但总 是达不到最理想的状态。你看我在演讲视频里面说杭州的 最后那张照片,我不是在表扬他们,是嬉笑怒骂,花了那么 多钱,还没把事情做好。
城市进化论:为什么总是这样?
李迪华:因为少有人提意见。人们总是倾向于把自己 在城市里扭伤、生活不便,看成是自己的过错。
所以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我现在一直在说的,我们没 有不舒适感。很多人现在是舒适感和不舒适感都没有,这 是个特别可怕的事。就是什么东西,只要自己不受伤,就 跟自己没有关系,处在一种麻木状态。
城市进化论:您之前说想要解决城市的问题就打12345 热线,除了打电话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李迪华:我觉得最好的方式还是打电话,这是目前看起 来最靠谱的方式。还有一个,我刚才说我现在不谈学术了,那是个调侃,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今天我们做研究要 做真研究。
城市进化论:为什么特别强调“真研究”?
李迪华:就是研究的问题是真真切切的实际问题,而不 是虚拟的、想象的,看似很学术,但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实际 的这种问题,尤其在应用科学里面。一定是去做这种(实 际)研究,而不是想象中做什么都可以。
就像我刚才讲的盲道的例子,那你一定要是从你观察到的现象,为什么我们的盲道没有直的?为什么人行道可以被占用,而别的道路不能够被占用?要反反复去思考, 去想这些问题。
城市进化论:为什么盲道从一开始就是弯的?
李迪华:恐怕从建第一条盲道开始,就少有想到盲人会 真正来使用,它只是一个摆设。我们今天太多的东西都是 在做摆设。所以孙立平教授说这种状态叫作“有组织地不 负责任”。
--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