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于一个不安的世界

发布:2018-09-16 16:26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恐怖主义、战争阴云、种族冲突离我们很远,疫苗危 机、寿光水灾、滴滴事件就在我们身边。

而女性,更为不安。

滴滴事件的受害者为女性,地下停车场的受害者也是女性,被猥亵跳楼的女性、被骗捐卵的女性,这样的事件频繁地跳出来,提醒我们,女性不安全。“这是一个男权社会,多数资源、文化、政治权利都掌握在男性的手中,对于女性而言,男性更有安全感。”两性学者李银河这样说。

女性不安的第一层在于“被凝视”。在父权话语体系中,女性总是处于“被凝视”、“被给予”的状态。这凝视的主体来自男性,来自女性,来自不知名的大众。每有强奸、猥亵事件出现,总有人要去质疑被害者的作风品行, 甚至要说出“穿成这样,难怪……”的句式,社会文明在进步可是仍有人拿着旧时期压迫女性的那一套来审视女性,稍有差错就要被大棒恫吓,甚至被“道德”逼迫致死。

不安的第二层在于“被定义”,人们给幸福这个词的 定义总是含糊不清,却又总想要去衡量他人的幸福。获 得一份爱情、结婚、生子,这种所谓的“幸福生活”其实十  分的男性视角。那些在前台殚精力竭表现出来的女性气  质,那些被捧到台前的女性形象,那些甜蜜蜜的馈赠,都  好像在告诉女性——你是有退路的。你可以退回到靠嫁个男人、生个孩子来换取资源的老路上来;你还有退路,  万不得己的时候,你还可以卖身,你还可以卖卵或代孕,  你还可以通过你的身体来谋生。人们用那些闪光却模糊的形容词去修饰女性,女性自己也误以为那些概念是对她们得赞美,于是落入了这个温柔的陷阱。不管是互联网上翻滚不息的女性主题,还是商家针对女性设置的各种营销口号,都是在给女性贴上一层一层的标签,在这种华而不实的物化下,女性失去了力量。女性“被定义”着,  去当女神、当大女主、当小公主。那些年轻的女性不懂,  生命中的礼物早就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裸贷、捐卵,通过伤害身体获得他人短暂的羡慕眼光,只是一次性的自我满足,可是真正的快乐不是短暂的,学校殚精竭虑传授知识,却忘了告诉她们最珍贵的是自己。

不安的第三层在于“被规则”,这是女性自己的妥协  和对既定规则的默许。放弃了温柔的陷阱,在职场上,也  要去遵守男性制定的规则。滴滴顺风车事业部的黄洁莉  女士创造出了一款受市场欢迎的好产品,但她使用的却 仍然是男性思维——滴滴在宣传顺风车时,突出的社交功能,让海报中暧昧的语境使司机很容易产生暗示的联 想。可是看看女性在职场的处境,如果不与男性思维为 伍,怎能到那个位置。男女同工不同酬、以及职场中暗戳戳隐藏的“男士优先”,在全球都普遍存在着。

这些对女性个体的伤害,也是对整体人性的伤害。 我们依赖别人为自己营造的安全感,渴望有更完善的出警系统,更慎密的规则体系。但更要明白自己才是自己坚强的后盾,

这个让女性深感不安的世界,要改变还有很长的一 段路要走。固然“错的不是那些女生,是犯罪者”这句话  无比的正确,但我们在期待文明和更安全制度的同时,也  要自己给予自己安全感。要时刻有防范意识,男女身体 素质差异是无法反驳的,在外界给予保护有限的情况下 要尽可能自己保护自己:在上车前拍下车牌号,在公共地  下车库中小心谨慎,上车后立刻锁好车门,不轻易相信校  园中能获得大笔补偿金的志愿捐赠,不去人少的地方夜 跑。

更强大的安全感源于内心的富足和精神的丰盛,知 道自己是谁,能够辨别判断,有自主选择的能力,懂得舒  适的诱惑也是一种障碍。正如马斯洛所说,安全感是“一 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这些看上去都是社会问题,但是对于每个具体的人  而言,自己才是让自己有安全感的支点,每个做好自我的  保护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文|潘心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