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后,再出发,正青春

发布:2019-09-25 20:33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2019 年 9 月 9 日,是新民晚报创刊 90 周年。 人生七十
古来稀,一纸风行九十载。 一张报纸迎来 90 岁生日,这在
内地媒体中还是第一次。 在此祝新民晚报 90 岁生日快乐!
90 年风雨历程,90 年沧桑巨变,90 年砥砺奋进。 新民
晚报与上海这座城市朝夕相依、水乳交融,记录着上海的
变化发展,传承着上海的历史文脉。
九十年来,新民晚报与时代同行、与光明同在、与人民
相伴,成为上海文化的标识和代表性品牌。 它起步于积贫
积弱的年代,见证了光明照耀大地的时刻,阔步在新中国
发展的金光大道上, 奋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
代。
1929 年 9 月 9 日,几位年轻人以“作育新民”理想,图
开启民智、涵养民德、新其民风,在南京创立新民报,开始
了这张报纸至今 90 年的历史。 在风雨如磐的岁月,新民报
追求进步、追寻光明的足迹,留下了值得纪念的篇章。 1944
年夏秋之际,新民报主笔赵超构采写的长篇通讯《延安一
月》,让中国大部分地方的民众,第一次“认识”了中国共产
党人和他们奋斗的事业,被周恩来评价为“中国的《西行漫
记》”。 1945 年 11 月 14 日,毛泽东词《沁园春?雪》在新民报
副刊首次与公众见面,通过这张报纸,中国共产党人的精
神世界和博大胸怀,为全国民众所了解而敬仰。
新中国成立后,新民晚报在上海这座光荣的城市里扎
根。 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作为全国唯一的晚报,不断探索社
会主义晚报的发展方向。 毛泽东主席关心关怀新民晚报的
发展,在报社提出“短广软”的办报设想基础上,为新民晚
报确立了“软中有硬”的办报方向。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1982 年 1 月 1 日新民晚报复
刊,以“宣传政策、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为己任,
如“穿梭飞行于寻常百姓家的燕子”,“为百姓分忧,与百姓
同乐,跟千家万户同结善缘”,贴近生活、服务读者,成为上
海城市生活、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最早报道了浦东开发开放的信息,揭示了杨浦大
桥为什么成为中国质量的一座丰碑,帮助纺织女工成为蓝
天空嫂。 我们来到人民群众身边,开设夏令热线、传播上海
佳话、在蔷薇花下移风易俗,急群众之所急,解民生之难
题。 我们站在与时俱进、创新创造的潮头,先后创立浦东记
者站、北京记者站、深圳记者站、美国记者站,创办了新民
国际美国公司和香港公司,发行 20 多个海外版,让新民晚
报影响力从上海走向中国,从中国走向世界。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也是新民晚报奋发有为的时
代。 在上海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书写新时代
发展新传奇的今天, 新民晚报立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围
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上海创新发展取得的历史性
成就,推出了一大批具有晚报特色和影响力的作品。 我们
走进久负盛名的上海“老字号”,用 50 篇《老字号?新气象》
报道,生动揭示了《老树花开无丑枝》的新面貌;我们以上
海地标为点、以发展变化为轴,“阅读上海 100 胜”,用 100
个最知名地标的变化, 揭示改革开放带给上海的美好宏
图;我们以 318 国道为基线,顶风冒雪奔走在上海通往日
喀则的 5000 多公里大路上, 记录改革开放 《康庄大道 40
年》;又用《上海十二时辰》,以时间为刻度,展现出上海每
时每刻的发展与进步。
新民晚报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不断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2016 年 11 月 1 日,87 年历史
的新民晚报第一次实现了全彩色印刷, 报纸面貌焕然一
新。 2017 年 8 月 16 日, 新民晚报融媒体指挥中心建成启
用、“新民”客户端全新改版上线,媒体融合进入了全面融
合新阶段。 2018 年,推出了微信端《新民早报》,与纸质版新
民晚报相映成辉、比翼齐飞。 在首届进博会倒计时 10 天之
际,又推出“上海时刻”视频新平台,成为进博会报道与媒
体融合的生力军。 今年年初开始,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先后
两批组建了“新民眼”、“金海岸”、“深海区”、“海上客”等 9
个全媒体工作室,突出媒体融合专业化、垂直化优质内容
的生产,实现媒体融合迭代发展。
在通向未来的征途上,新民晚报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魂聚气,守正创新、开拓
奋进,着力彰显“飞入寻常百姓家”民生大报特色,践行新
闻工作者“四力”要求,努力为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和
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营造良好
舆论氛围。
一纸风行九十年,媒体融合开新路。 在今天这个时刻,
新民晚报以“90 后,再出发”自勉,希望 90 岁的新民晚报,
在媒体融合新时代, 依然有 90 后那般青春意气、 生机勃
勃,与上海这座城市一起,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美好未来。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