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探索高质量“再城市化”发展之路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当今世界各类要素资源和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神速,用 30 多年时间走完西方 100 多年历程。相关研究资料显示,1949 年我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 89% ,十个中国人当中只有一个生活在城市。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农村人口都是中国人口绝对主力,一直到 1978 年农村人口依然占总人口 82%。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非农就业机会,使得很多过剩农村劳动力得以离开农业,大量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 一举扭转了农村人口不断增加的趋势。从世界城市人口每五年平均增长率情况显示,总体上看,中国城市人口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过去五年发展有这样一组数字 :城 镇化率从 52.6% 提高到58.5%。
总体上看,中国城市化进程发挥了城市集聚资源要素 与财富创造的功能作用,使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同时 也应当看到,我国城市化既强劲又脆弱,城市扩张很快,但 质量低下,不仅过程充满风险,城市现状也充满着巨大不 确定性。快速城市化带来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单个城 市趋大化,这种状况是在经济实力家底并不厚实下实现 的,用一位领导的话说“是穷人搞城市改造与开发建设”。
这就导致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旧城改造与新城开发速度太快,使我们对城市原有具象的美好记忆消失,使精神情感层面对城市乡愁的寄托无处安放; 二是在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没有充分有效地遵循城市内在发展规律,城市肌理没有得到有效延伸和保护,由人类活动累积形成的城市文脉未得到应有传承;三是体现城市个性特色的历史性旧建筑、标志性老街区、人文性遗留物等没有得到切实有效保护,城市延续的历史被割断了,厚重的城市记忆在消失;四是在城市开发建设中缺乏地区特征、民族特点、个性特色,缺乏原创的克隆城市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很难从情感上激发人们的想象,也就很难令人产生一种敬重与爱恋;五是过快的城市改造开发速度、资本追逐利润的粗制滥造,不难使人们随时随地感受到城市品质的粗劣低下,时不时给人一种遗憾的意念。这些现象的产生,说明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在城市这个物化的载体上,我们人类的城市叙事行为值得研究,亟待调整以纠正偏向。
小桥流水、江南人家的姑苏城,自唐宋以来中华文明由北南渐,成为“谁不忆江南”的富庶之地,成为大运河文明时代“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鱼米之乡。改革开放以来, 依托毗邻上海的独特区位优势,苏州城市化推进速度快, 开发强度已逾 28% ,如除去水域面积陆地开发强度超过50%,越过江苏省开发强度25%的控制线,远超国际上公认的开发强度 15%为宜居宜业的标准。今日之苏州,可以说与开发强度达36%的上海一样,给人们感觉已成为一座“闹哄哄”的城市。
按照《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到2030年,江苏将有南京和苏州两座特大城市。相关研究认为,苏州已经从苏锡常中脱颖而出,不仅是苏中-苏南的一个中心区,还是长三角重要铁路枢纽,成为联系沪、浙北、苏锡常- 宁、苏中的跨省十字通道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说,苏州迈上特大型城市快车道,曾经的苏州也许永久成为人们脑海 中的美好记忆。
有鉴于此,苏州吴中高新区明确提出“再城市化”,这无疑是顺应城市化发展趋势的明智选择。城市化发展是一个有序的、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一般要经历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这四个阶段。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率达到 50%以上才会出现的趋势,城市化与逆城市化并不是对立的发展过程,逆城市化对城市化具有促进作用。随着逆城市化的进程,大量富裕人口带着资本和技术来到乡村或小城镇,在一定区域内产生经济拉动力,使农村人口汇聚,产生新的城市,促进城市化发展。“再城市化”就是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企业和第三产业, 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进一步提升城市化能级和内涵, 在市域内实现人口增长。
吴中高新区探索高质量“再城市化”发展之路,以苏州南城首善之区为战略定位;以创新引领、产城融合为发展主题;以城市更新、产业升级为重点聚焦;以科学规划引领“再城市化”为实现路径;以“一区三园”即中心城区,木渎、 甪直、胥口分园为管理模式;以优生态、惠民生,兴产城、善治理为工作目标;以中心城市核、先进制造轴、生态文旅带为三大布局;以经济增长、项目投资、空间支撑为三大动力;以招商引资、拆迁安置、环保维稳为三大抓手;以创新驱动、资源统筹、城市更新、民生福祉、社会治理、推进党建为六个加快推进,可说是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布局合理、举措实在。
经历快速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过程,在更高起点 上迈步从头越推进“再城市化”,无疑是新的严峻挑战与实 践探索,成败与得失关注度高。如何实现高质量“再城市 化”,结合上海及相关城市开发建设经验教训,提出以下建 议——
一是更高起点:规划超前,定位准确。科学的发展理念 和一流的规划定位,是“再城市化”成败关键。站在新时代 建设新城市高度,构筑“苏州南城首善之区”,吴中高新区 应立足苏州全域整合和长三角城市群融合互动,进一步明 确在整个苏州城市布局乃至苏南与长三角范围内的功能定 位,坚持规划为先、建管并重理念,把握好战略定位、空间 格局、要素配置,做出科学化、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规 划,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落实“多规融合”,着力提升 城市核心功能,形成职能明确、优势互补、分工合作、错位 发展的局面,避免同质化竞争,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
二是更强能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围绕提升高新区能级与核心竞争力,应注重产业支撑,着力构建多元化产业结构体系,提供足够就业机会。城市是需要产业支撑的,一个区域要想发展为独立性新型城市,就必须具有多元化产业结构体系和就业体系;如果没有强大的主导支撑产业,就很难建成一座拥有长久发展潜力的新兴城市。吴中高新区创新引领,产城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总部型、研发型、云端型高精尖企业集群,聚焦共享型、 战略型新经济业态,打造以机器人与精密智造产业为主导和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科技金融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可说是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久久为功、必见成效。
三是更有温度:集聚人气,平衡发展。城市最重要元素是人,人口导入、集聚人气是重头戏。按照“再城市化”追求,应树立“平衡发展”理念,一方面注重整个高新区城市功能开发平衡,注重居住、就业、商业、购物、办公、文化娱乐、休闲、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平衡协调发展,为居民提供多元化、综合化的城市服务,满足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注重人与自然之间平衡,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绿色生态的新型社区。通过构建“和谐、平衡”的城市大环境,创造众多相对独立、功能齐全、结构完善、环境良好的“边缘城市” 与社区,使城市具温度、可阅读、富人文、有魅力。
四是更有眼力:敬畏土地,合理开发。土地是城市十分珍贵的稀缺资源,应对土地怀有敬畏之心,珍惜寸土寸金, 做到合理开发。大量实践表明,应控制好土地的合理价位;控制好地块供应面积不过大;控制好土地供应节奏;控制好各类地块不被炒作、转让,实现地价与开发能力、实力门槛的综合设定等。在合理利用土地方面,有一个很重要理念叫“ 纠偏”,就是在实施中一旦有不合适地方就通过“控制、纠偏”来促进完善。更重要一个方面,是当看不清未来发展时就采取像中国书法艺术布局里的境界做“ 留白”,预留土地供未来建设者、管理者使用。这样,城市在未来发展中不至于发生大的动迁,不至于有阻碍新发展的力量存在,现在就未雨绸缪在技术层面、物质层面留足留好空间。
五是更深融合:城乡一体,协调发展。要牢牢把握有利机遇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将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推上新高度。早在1988年,我作为《青年报》记者采访同济大学教授金经昌老先生,他与我畅谈上海“城市病” 与城乡关系的一些观点至今仍具有认知价值:德国有两句著名城市规划名言,即“城市在森林中,森林在城市中”;不是乡下人挤进城里就是城市化,应当城市向乡村疏散发展,乡村向城市功能发展;消灭城乡差别就是提高乡村现代化水平,将城市功能融入乡村,将乡村元素融入城市,实现一体化发展。对吴中高新区来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京杭大运河、宝带桥、五龙桥、石湖、蠡墅老街等众多物质文化遗产和“ 商圣范蠡”、“范成大”等文脉,自古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应当大力挖掘传承弘扬吴地山水孕育的文化资源,增强高新区独特魅 力。
六是更实举措:创立平台,平衡投资。“再城市化”需要大笔投入,就需要强大资金保障。应注重开拓包括政府、 民间、外资等为主的多元化筹资渠道,筹措足够的建设资金。而投融资机制的创新和多元化开发,成为“再城市化” 可持续推进的重要源泉。政府可通过财政贴息和转移支付等方式与手段,推动和扶持建设单位向金融市场筹集资金,使每年有限的政府建设预算变为筹资杠杆;通过把筹资、投资、建设责任与开发收益权利挂钩,增强企业筹资能力和自我平衡能力;开辟优质的地块和区域,吸引市、区及海内外企业参与开发;通过设施资本的经营和出让,向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七是更强保障:机制创新,培育团队。注重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团队培育,是高新区“再城市化”的重要元素。应创新机制,使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以及和谐推进有机结合,着力创建学习型团队,力求每一个干部和员工都成为专家,每个人都能掌握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家企业的情况,掌握一个领域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法律知识,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应将团队定位在城市建设先行者、各类资源提供者、城市开发建管者、城市发展服务者,并由此产生建设城市、发展产业、集聚人气、培育文化、 营造环境等工作板块。在员工中应大力倡导勇挑重担的勇气、艰苦奋斗的豪气、坚持真理的正气、探索创新的锐气、 合作共事的大气、育人用人的胆气,集合大家的智慧,发挥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再城市化”建功立业。
八是更美愿景:吴地山水,打造样本。吴中高新区着力 探索“再城市化”发展之路,应当成为苏州改革开放再出发 实验地、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样板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 体化发展动力源、全国先发地区“再城市化”新样本。
何建华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