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与匹配

发布:2019-05-15 21:12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一)
世间万物都有着专属于自己的属性。 山川,湖泊,森
林,沼泽,山谷,平原,它们无一不是按照自己的属性,來
展开和推进各种规则与秩序。 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对抗、阻
挡和更改这种属性,以及该属性带来的种种外在的显化。
人亦如此,从他选择要进入哪个身体的子宫,如何完
成发芽开花般的生长,属性也早已就被规划齐备。 此后,
这种属性当伴随其一生。 虽然在他的一生中,有些突发事
件会对他的属性有冲击和侵犯, 属性也会因时因事因势
而有所变形,但属性当中那个坚硬的内核一直会在,它永
不消逝。 那是命定的属性,与命运的秘密有关。 承认有命
运,承认命运中有我们无法用理性解释和勘明的部分,生
活会好过很多。 好过,好活,是人世间最基本的道理,如此
遵循,并没有什么不好。
女儿说,她不喜泰迪,泰迪不但丑脾气还大,最讨厌
的是到处留情。 留情,不过是动物生存性的需要,是其占
有和繁衍所导致的习性,是荷尔蒙嘭嘭嘭的涌动。 用人类
的语言文字来评判狗狗的动物性, 于狗狗而言也是极大
的不公。 人的很多习性,并不比动物能好到哪里,甚至有
时还不如动物。 人性仍是需要好好进化,否则对不住“万
物之灵”这样的誉美之称。 对她说,那我们以后就养金毛
好了,金毛温顺乖巧,体格庞大,和它相处,也许会有更多
的安全感。
太爱自己的人,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厌烦。 因为过分自
我,心里只有自己,不能把别人放进心里眼里,不懂得承
担。 分享于他而言,更是艰难。 这样的人,无须责备,有这
样的性情与他的家世背景和成长经历有关。 如果了知这
些,便可以因悲悯而宽宥其种种做为。 如果做不到宽宥,
就保持适当的距离好了,与之能维持最基本的互动即可。
因为有太多种种的预期, 所以会引起太多相应的失
望,因而无形中又会产生怨怼。 各种人际关系里普遍存在
的问题。 宁愿选择一份疏朗清明的关系,彼此都是非常独
立的个体,对对方几乎没有期冀,乐于且勇于承担自己的
种种因果与情绪。 不牵缠,不试图去踩跨对方的边界,更
不去试探对方的秘密和底线, 一切停留在你是你我是我
的状态。 但你和我又是愿意分享彼此的我们,在一定程度
上愿意为对方承当。 能逢遇这样的关系实为不易,甚至太
难。 这是一种非常轻松,又因内省而非常深刻的关系。
回过头努力去寻找的东西,倒是找到了。 但找回来的
时候,那个东西已经面目全非。 “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泪
先流”描述的当是这个情状。 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
是不变的,变是世界的本质。 倒不如以新的姿态,去面对
那个所谓旧但本质上早已被更新的东西。 时间参与了所
有的淘漉,接受所有的变动。
有的人,第一眼看到就令人舒服,有神清气爽之感。
人是能量体,而能量如同气味,是醇厚还是寡淡,是清逸
还是沉浊, 心几乎在瞬间就可以完成嗅觉上的确定和判
断。 如同一本书,打开随便翻翻,看上几段文字,就知道要
不要接着读下去,要不要买回家。 很多道理在人与物上是
统一的,并没有任何的参差。
《上帝之城》的作者说:“我所有的工作就是在寻找能
说的话,而能说的话并不多,我写给他们看,对于不可言
说者必须保持沉默……”沉默,可能会越来越成为生活中
的常态,因为即使自己愿意说,别人也未必愿意听,而愿
意听又能听得几分,必然又是大打折扣的事情。 语言终究
也是孤独的,始终有隔在那
里,也因此,人终将孤独。有
时候, 保持沉默是一件
郑重的事情, 那是对自
己境遇的最大尊重。
(二)
最终, 我们得到的
也不过是一份与自己属性相匹配的生活。 如果足够幸运,
身边的伙伴应该也是与自己属性大致接近或趋同。 人是
能量体,若频率不同,无法有真正的亲近,更难有交心的
沟通与宽怀的包容。 所以,自说自话,猜测怀疑,对立攻
讦,冷漠疏离,成为人际常态内容的一部分。
如若爱热闹,那生活的内容自然充斥各种声音与无
休止的喧嚣。 若喜静,那只能是一步步往后退,与人群保
持距离, 甚至退至无人处, 清幽寂寥成为内心最大的享
受。 两种属性状态并无好坏高下之分,有的是各自的选择
与选择后的承担与背负。 没有哪一种选择是不需要付出
代价的, 任何选择都是个体在那个当下情景中所做出的
最正确和最合适的选择, 是与其认知程度最为匹配的选
择。 而事实上,对世界的认知程度是个体属性的重要组成
部分。 说到底,生活无非是一场与人心人性匹配的剧场。
选择演什么样的角儿, 就得沉浸于角儿的属性设置及与
之相匹配的剧情,否则演出漏洞百出,败局难免。
匹配, 本质上也是一种对内心属性与坚硬现实的挑
战,挑战内心的成长轨迹与过往历史的种种存在。 它促使
个体不得不逼迫自己做出诚实有力和坚定的回答, 你所
处的是否是你真正想要的生活场景, 若否, 又该何以为
继,何去何从。
纷繁关系里,复杂情感中,个体很难寻觅到与自己属
性真正恰如其分的匹配, 很大程度是因为个体受限于认
知域阀,对自己的属性没有明晰的认识与了解。 这是个体
在社会化过程中极大的漏洞, 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只会
让人与自己属性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造成的结果是人
对自己缺乏深层的了解, 仅能从外界的诸多评价获取对
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位置的认同。
《春宴》是目力所及对男女之间情感艰难困顿局面描
述与剖析最为真实与凛冽的一部作品, 它写尽人在情感
中的艰难无助与无奈,但还是最终给予超越性的出路。 作
品可以称得上艰涩, 需要有心理学及宗教背景的支撑才
可读懂,但它毕竟为情爱指出了一条出路,虽然这样的出
路对于生活在世间烟火中的人太过不易。 她,周庆长,27
岁。 他,许清池,40 岁。 作者安妮对这一对在情爱烈焰中
被煎熬翻滚的男女有如此的文字描述:
“很久以后,他询问她,你爱过我吗。 庆长。
在他说过很多次我爱你的时候,她沉默无语。 即使
明显感觉到他语气末尾某种期待,期待她回应,给予同等
表达和肯定。 这种表达,对他来说,如空气一般充沛而自
然的需求,但她从未满足过他。 为此,他们有过一些激烈
的冲突,仅仅因为她不愿意说我爱你。
在西方, 丈夫会因为妻子不说我爱你而提出离婚,
可见他们对这句话的注重及日常表达的频繁。 对她来说,
她可以用行动付出,但难以做出轻率的表达和承认。 也许
自幼小时开始, 没有受过这种情感方式的训练, 没有习
惯。 他的其他女人也许可以做到,但她们都不是周庆长。
庆长的生命里,感情是一种殊遇。
之后,她对他有过一次专门的解释。 在一次彼此挫折
之后的电话里。
她说,我们对爱这个字理解不同。 不能在同一层面
上互换。 你所说的爱,是指那种身心的欢悦欣赏爱慕。 而
我理解中的爱,不属于这个人世,也不只属于现实当下,
更不限于男女之间。 即使失去生命和躯体,也依旧存在。
它是高远的,超越的,突破概念和局限的。 对我来说,无从
说起和表达。 你称之为的爱和我称之为的喜欢,应该是同
等概念。它们具备同等属性和份额。没有谁多,没有谁少,
没有轻重浓淡。也许你因此无法理解我对你的感情。也许
你本来就无需理解。 我对你有真实的感情,但那不是我爱
你这三个字所适合表达的。 这不是我们的沟通方式。 ”
仅从文字和语言的角度对“爱”做陈述,本已是极大
的局限。 从这样有限的对情爱属性的理解差异中,这一对
男女注定要分离。 从更高的角度看,他们最终都有自己的
路要走, 那条路与他们各自的成长背景与心路的历史轨
迹是匹配的。 他们在世间本是各具属性个体,也正因为彼
此属性的不同,才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但最后,又因属
性差异太大而导致最后的分道扬镳。
客观而言,尘世间的情爱,无非是彼此在对方身上互
相投射的需求, 在这个意义上爱与需求很不幸地划了等
号,这是人在情感上不具备超越性的结果。 不具备超越性
的爱,无论这份关系被包装得如何炫美耀眼和光彩夺目,
本质上还是人对自己爱的需求的完成。 人,不管男人还是
女人,他们最爱的始终是自己。 他们所爱的那个人也只不
过是他们完成爱自己的管道与途路。 不具超越属性的爱,
在本质上仍然是彼此双方在需求上的交换。
我们的教育很少提及和触碰这个领域, 主流文化也
极力忽略甚至屏蔽那些超越性的内容, 于是个体只能辗
转于尘世庸常的生活,而很难做到抬头仰望星空。 所有这
一切都会造成个体生命内容的缺失, 无助与无力是其伴
生的状态。 个体的确应该多察看自己的属性,知道自己是
怎样的人,通过与自己的不断对话,去完成对生命和自我
更多的了解。 如此,再去选择与之匹配的关系与生活,或
许生活会变得轻省很多。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