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电影《我在苏州学非遗》正式开机
为深入挖掘苏州非遗禀赋,推动苏州非遗的数字化转型,激发当下年轻人认识苏州非遗与苏州的历史传承、城市性格、日常生活、内在价值的紧密关系,让“苏式生活、江南文化”进入当代中国年轻人的精神世界,12月15日,《我在苏州学非遗》纪录电影开机仪式在苏州昆山巴城老街戏院举行。
从宫廷庙堂之高到江河湖海之滨,苏工苏作与故宫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渊源。作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姊妹篇,纪录电影《我在苏州学非遗》由萧寒执导,将用镜头语言记录苏州匠人在面对生活场景变化、新技术冲击时,坚守传统技艺,实现“慢手艺”与“快生活”之间的角力与平衡,坚守对“学”的执着;从非遗传承人角度、学习非遗技艺的年轻人角度去记录苏州非遗对旧时、对现在生活方式的影响。
此次开机仪式选取在昆曲的发源地——昆山巴城举行,昆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栾根玉致辞表示,昆曲历来被誉为“百戏之师”,为了让传唱百年的昆曲不断焕发蓬勃生机,昆山市坚持以“昆曲+产业”模式发挥昆曲源头的优势,并依托《我在苏州学非遗》纪录电影以及其他特色产业发展,汇聚大众对昆曲等苏州非遗的关注。
开机仪式现场连线苏州吴中区、相城区等多地,并发布第一批联合出品机构,苏州各地丰富的非遗资源也将成为该纪录电影重要的内容创作来源。活动上,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苏州科意数字传媒有限公司、苏州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昆山昆曲发展基金会、昆山当代昆剧院、苏州太湖文化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市相城文商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潜影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出品机构、联合出品机构代表纷纷发言,表达对该纪录电影的期许。
作为出品机构代表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影视中心副主任张博淳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深挖非遗资源,推动非遗的数字化转型,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批联合出品机构代表,苏州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投资总监张衡表示,《我在苏州学非遗》立足苏州非遗文化,通过对雅、精、细、巧的苏州精神和城市底蕴的挖掘,将积极助力苏州打造数字化引领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标杆城市。
同时在开机活动现场,萧寒导演介绍道,自今年7月《我在苏州学非遗》在第十一届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上正式官宣启动以来,纪录电影经历了建组、调研等过程,团队深深被苏州深厚的非遗文化所吸引。此番,《我在苏州学非遗》特别邀请青年演员陈飞宇参与拍摄,用年轻且鲜活的视角带领大家深入了解苏州非遗历史文脉的肌理;并透过苏州非遗人的匠人精神与平凡人、平凡事彼此映衬,传递他们追求极致的态度与“耐得住、沉得下”的精神力量,展现苏州非遗文化的流变与革新。
为挖掘非遗传承人的匠人精神与文化韧性,此次《我在苏州学非遗》邀请了众多非遗专家、非遗技艺传承人作为特邀顾问,在开机活动现场昆曲推广人、作家杨守松,昆曲非遗传承人由腾腾,洞庭山碧螺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严介龙,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薛林根,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传承人金瑾受邀成为纪录电影的首批专家顾问,汇集多方力量共同打造文化事件,助力江南文化创新传播。不仅如此,意大利国会议员,原外交部副部长、威尼斯副市长劳拉·芬卡多(Laura Fincato)也通过视频致辞发出对电影前往威尼斯电影节进行展映的邀约。
对于此次纪录电影项目,总制片人孙群表示,未来《我在苏州学非遗》将积极进行海外发行,助推文化出海,打好“非遗”牌,扩大苏州非遗声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全球化表达。
据悉,《我在苏州学非遗》将于2023年年底在全国院线上映,助力新时代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向世界展示温煦而诗意的当代江南文化。